南寧抗洪:以非常之力護尋常煙火-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正文
2025 10/13 12:09:38
來源:南寧日報

南寧抗洪:以非常之力護尋常煙火

字體:

  原標題:南寧抗洪:以非常之力護尋常煙火

  堤外,濁浪奔涌,江水拍岸;堤內,煙火如常,歲月安然。

  10月4日凌晨,國慶中秋假期,鬱江2025年第1號洪水以76.35米的洪峰水位過境南寧城區,刷新了2024年76.28米的紀錄,成為2001年以來南寧遭遇的最大洪水,也是新中國成立後南寧的第四大洪水。

  洪峰甫退,警報再鳴。僅僅三天后的10月7日,鬱江南寧水文站水位復漲至警戒水位73.00米,第2號洪水接踵而至,並於10月9日晚以75.90米的洪峰水位過境南寧城區。

  六日之內,雙峰疊加,南寧防洪體系持續承壓,防汛形勢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

  當奔涌的濁浪與萬家團圓的佳節“狹路相逢”,當城市的安寧與自然的力量“短兵相接”,首府南寧並未讓汛情沖淡節日的喜慶與溫馨。在雙重洪峰的連續衝擊下,整座城市並未驚慌,而是以運籌帷幄的沉着、科學統籌的從容,一邊築起抵禦洪峰的鋼鐵堤壩,一邊守護尋常巷陌的溫暖煙火,在江河濁浪與人間煙火之間,巍然築起一道不容逾越的安瀾之墻。

  黨員幹部奮勇當先,市民群眾挽手同行。從指揮中樞的徹夜燈火,到街頭巷尾的無聲守望,這不僅是一場全城一心的頑強堅守,而且是一次風雨同舟的溫情同行。

  連續洪峰的考驗,不僅展示了南寧的牢固防洪屏障與高水平的應急效能,而且凸顯出在嚴峻汛情面前全市上下深厚的家國情懷。

  江水洶湧,終將歸於平緩;城市記憶,卻會長存此頁。一座城的堅守與聚力,千萬人的擔當與奉獻,必將深深鐫刻在新時代新征程的壯闊長卷上。

  謀篇布局——以周密部署築牢責任堤壩

  一座城市的遠見,往往藏在水岸之間。面對三大颱風“樺加沙”“博羅依”“麥德姆”密集疊加影響所帶來的洪峰,南寧的從容並非偶然,而是一場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周密部署的戰役。

  科學決策,靠前指揮,築牢責任堤壩。早在上游洪水來襲之前,南寧市的決策者們已聞“汛”而動、未雨綢繆。10月1日下午,自治區黨委常委、市委書記農生文趕赴沿江堤壩、險工險段、水利樞紐現場督戰,實地檢查防洪措施並召開緊急會議,向全市發出總動員令:“全面進入臨戰狀態,堅決打好洪水防禦主動仗!”10月3日第1號洪水洪峰來襲之前,農生文再次到各城區現場指導洪峰過境應對處置工作,看望慰問奮戰在抗洪一線的工作人員,要求“全力確保洪峰安全過境,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為迎戰來勢洶洶的第1號洪水,市長侯剛主持召開全市防洪工作會議,分析研判洪峰過境整體情況與發展趨勢;10月3日晚前往南寧市應急指揮部駐點調度,現場指揮洪峰過境應對處置相關工作,並於次日上午來到邕江大橋,對洪峰過境後的搶險救災工作進行實地檢查督導。

  第2號洪水來襲後,南寧市區抗洪搶險形勢更加嚴峻。“雙峰疊加”造成的連日超警戒洪水浸泡侵蝕,使沿江個別堤段出現地面塌陷等險情。10月8日晚至9日凌晨,農生文、侯剛趕赴二坑泵站附近塌陷點,通宵達旦現場指揮應急搶險,並於9日上午再赴防洪大堤、水文站等地,檢查指導新一輪洪峰過境應對工作,強調“要發揚連續作戰精神,嚴陣以待、嚴防死守,全力以赴抓好洪水防禦和應急搶險各項工作,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9日晚,農生文、侯剛再次與分管市領導堅守搶險現場在一線坐鎮指揮,直至次日凌晨,確保搶險工作全程高效、有序推進。

  上下聯動,壓實責任,凝聚強大合力。在市委、市政府的示範帶動下,各級黨委、政府切實扛牢主體責任,主要領導下沉一線、靠前指揮。應急、氣象、水文、水利、住建、市政園林等部門加強會商研判、統籌指揮、精準調度,形成了全市上下貫通、反應靈敏的扁平化指揮體系,全面壓實政治責任,凝聚起防洪的強大合力。

  周密部署,精準施策,守牢安全底線。應對2025年鬱江相繼發生的第1號、第2號洪水,南寧市始終堅持“防洪、抗洪、搶險、救援”相結合,立足打硬仗、打主動仗,築起一道道抗洪救災的堅固堤防。在迎戰第1號洪水中,南寧搶抓洪水來臨前的有效窗口期,從及時決策、啟動應急響應,到科學研判、實施封橋管控,再到有序解除管控,形成了一條環環相扣、精準高效的指揮鏈條,牢牢守住了城市安全防線。緊接着,面對第2號洪水,全市迅速轉入戰時狀態,應急指揮體系高效運轉,持續夯實城市防汛安全根基,切實守護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

  久久為功——以遠見積澱夯實安瀾根基

  一座城市的防汛底氣,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奇蹟,而是數十年如一日的遠見與堅持。

  南寧面對洪峰時的這份從容,源自一代代城市建設者對水患治理的深刻認知,更源自一場跨越半個世紀的治水接力。

  南寧的這份從容,其基石正是城市防洪工程體系久久為功的遠見積澱。1972年至1981年,邕江防洪大堤開工建設,南寧首次擁有抵禦中等洪患的硬屏障;2002年,堤路園項目建成,實現了防洪、交通與景觀功能的三位一體融合。

  防洪,是一項利在長遠的事業,離不開持之以恒的接續奮鬥與智慧傳承。2015年,“&&秀美邕江”工程全面啟動,標誌着南寧治水思路從單一防洪向生態綜合治理的重大跨越。此後數年,南寧持續加大投入、系統推進邕江兩岸綜合整治和開發利用。2016年,老口水利樞紐建成投用;2018年,邕寧水利樞紐正式運行,兩大樞紐與加固後的堤防系統協同聯動,形成了“堤庫結合、滯洪削峰”的現代化防洪體系;2023年,南寧市石埠堤改擴建工程項目正式開工建設,改擴建後,石埠堤升級為Ⅰ級堤防。通過百色水利樞紐、老口航運樞紐等工程的聯合調度,南寧市城區防洪標準已全面提升至200年一遇。

  與此同時,治理重點由邕江幹流延伸至支脈,18條城市內河通過生態補水、控源截污等系統整治,整體水環境得到有效提升。自2022年起,南寧市全面深化河湖長制,持續推進河湖庫“四亂”問題清理整治,並以“小切口”立法破解管理難點,形成了多方協作、依法治水的強大合力。

  如今,全市主要流域地表水水質穩定實現“Ⅱ類水入境,Ⅱ類水出境”,邕江5個在用飲用水水源地水質持續穩定達標。原先功能單一的防洪岸線,已蛻變為市民共享的親水空間——148公里景觀帶、163公里綠道沿江鋪展,眾多公園與運動場地鑲嵌其間,江岸成為市民休閒健身的首選地。全市累計建成50處廣西幸福河湖,邕江(鬱江南寧市段)更是入選2024年全國幸福河湖案例,生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堅固的堤防與科學的調度,正是這座城市久久為功的堅實積澱,成為今日守護安瀾的硬核底氣。老水利人張景德説:“以前洪水來時,我們老百姓是防水、怕水,擔驚受怕,洪澇、內澇苦不堪言;現在洪水來了,我們是登上高處看水,用手機拍水,鎮定自如,泰然自若。”

  眾志成城——以萬千守護築起堅固防線

  平安喜樂的背後是無聲的守護。堅固的堤壩之外,南寧築起了一道由責任與信念凝聚成的“心堤”。當洪峰來襲,這座城市展現出的不僅是應急能力,而且是全民參與的磅礡力量。

  全城動員,築牢防汛網絡。面對連續洪峰考驗,全市防汛體系如精密儀器般高效運轉。交警部門在全市臨水區域設立警示標誌,部署警力值守封控點,實施車輛分流引導;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對全市86處市政穿堤管涵開展逐段排查,每日進行防洪專項巡查;消防員駐守易澇點,確保排澇車24小時不間斷作業;各城區街道工作者挨家挨戶提醒;志願者協助危險區域群眾避險。

  城區聯動,織密基層防線。各城區如棋盤上的棋子,既各司其職又緊密呼應:興寧區組織街道、社區工作人員與志願者深入友愛村、民政村等重點區域,通過無人機航拍與地面巡查相結合,實時掌握險情;江南區建立“街道—社區—網格”三級響應機制,組織黨員幹部幫助低窪地區群眾安全轉移;青秀區發動各街道社區工作人員與綜合執法隊員並肩作戰,在沿江路段24小時值守;西鄉塘區聯動各部門及屬地街道,在大坑口等7個交通閘口緊急開展抗洪作業;邕寧區組織黨員幹部、志願者成立“轉移小分隊”,通過“一對一”幫扶確保群眾安全有序轉移。

  專業值守,精準研判預警。在南寧市應急指揮部,工作人員日夜緊盯水情數據變化。“水位每上漲一厘米,我們的心就緊一分。”已值守3天的南寧市應急管理局自然災害救援科科長張震席説。通過智能預警系統,他們能預判洪峰到達時間,為應急調度贏得寶貴窗口期。

  10月8日晚7時50分,南寧市應急指揮部通過監控發現邕江北大橋右側堤外停車場二坑泵站外江區域出現地面塌陷。此時正值第2號洪水過境關鍵期。險情就是命令,指揮部立即調度安能集團等搶險力量趕赴現場,同時組織應急、水利、住建、市政園林、交通、消防、供電等部門及西鄉塘區協同作戰。現場制定“封堵+加固+巡查”的搶險方案,實施交通管制、群眾轉移等安全保障措施,緊急調運混凝土塊、片石等應急物資。集結搶險力量1500餘人、車輛650輛、物料2000余噸,對北大橋右側堤外二坑口防洪閘和檢修閘險情迎水面塌陷口發起合圍攻堅。

  9日晚10時許,完成滲水通道封堵,顯著提升堤壩整體穩定性,在第2號洪水洪峰過境期間確保了南寧市主城區堤防安全。搶險隊伍接續奮戰,搶險工作向縱深推進:進一步實施加固措施,同步開展內外江流量流速實時監測與全域隱患排查整治,經過連續三晝夜全力奮戰,南寧市北大橋二坑口防汛搶險工作取得階段性勝利,該區域險情已基本解除。“這次搶險展現了專業救援隊伍的過硬本領,也體現了南寧市民的深厚情意。”現場指揮部負責人&&。

  風雨同心——以堅守奉獻詮釋家國情懷

  當抗洪搶險遇上中秋佳節,這座城市在嚴峻考驗中展現出令人動容的溫情。一邊是滔滔洪水逼近的急迫,一邊是萬家燈火團圓的期盼;一邊是搶險機械的陣陣轟鳴,一邊是中秋月圓的靜謐美好——在這看似矛盾卻又和諧共存的畫卷裏,搶險一線的執着堅守與市民自發的暖心關愛,共同匯成了這個特殊節日裏最溫暖動人的底色。

  “雙節”期間,當大多數人與家人團聚之時,一場清淤攻堅戰正在邕江兩岸悄然打響。風雨交加的中秋佳節,第1號洪水洪峰剛過,廣洋建設集團的韋振揚和工友們已經奮戰在清淤一線。“今天可能要幹到天黑,水退人進,這是原則。”雨水和汗水在他們臉上交織,卻掩不住眼中的執着。他們説,要把最美的邕江,還給熱愛她的每一個南寧人。

  在這特殊的日子裏,無數像韋振揚這樣的堅守者,用別樣的方式詮釋着家國情懷。

  良慶區園林綠化工人曾文傑原本計劃趁着國慶中秋假期家人齊聚,為80歲的老母親舉辦壽宴。然而清淤任務的通知不期而至,深明大義的老母親對他説:“清淤是大事,家裏的事再大也是小事,你要以大局為重!”曾文傑聽從母親的囑咐,顧不上腰部舊傷尚未痊癒,毅然辭別家人,第一時間趕回南寧,投身清淤一線。

  國慶中秋假期,南寧市市政工程管理處橋梁管理科副科長張偉峰把“家”搬到了抗洪一線,緊盯橋梁監控系統,組織對18座跨江橋梁開展24小時巡查工作,精準跟蹤邕江大橋洪水水位數據變化,為防汛決策提供重要支撐。

  在濁浪翻滾的邕江水面下,南寧市邕江防洪排澇工程管理中心潛水員周強進行着特殊的水下排查。他穿戴重裝潛入渾濁的江水中,用手一寸寸摸索閘門邊緣,清理卡阻雜物。這天,他在江水中連續作業14個小時,摸排防洪閘門40扇,確保所有閘門安全閉合。“以身為閘,守邕江安瀾。”這位老黨員用實際行動踐行着責任與擔當。

  10月8日傍晚,一接到二坑泵站外江區域突發地面塌陷、江北大道交通瞬間中斷的緊急訊息,南寧市公安局交警支隊一大隊大隊長尹勝揚與同事趕赴現場,僅用30分鐘就完成隊伍集結,分成疏導、巡查、封控、保障四個小組,設置反光警示標誌10處、繞行指示牌5塊,第一時間為搶險車輛開闢綠色通道。

  險情就是命令,責任重於泰山。從10月8日夜間發現險情,到10日下午4時險情得到有效控制,再到10月12日上午搶險取得勝利救援隊伍撤離,邕江北大橋搶險現場經歷了近80個小時的連續奮戰。無論是白天的烈日當空,還是深夜的燈火通明,這裡始終保持着同樣的戰鬥節奏。指戰員、救援隊員、志願者3000餘人輪番上陣,鏟沙、裝袋、搬運、回填……泥水浸透了工裝,暑熱與疲憊輪番考驗,但搶險的節奏從未放緩。

  10月9日上午9時,剛剛完成交接班的搶險人員黃雄聲音沙啞卻堅定道:“通宵搶險的同志已經連續奮戰了14個小時,現在輪到我們上場了。”儘管眼睛佈滿血絲,但他的腳步依然有力。在這場與險情的持久戰中,每個人都是永不掉棒的接力選手。

  在搶險現場,連續奮戰了10多個小時的消防員們,終於迎來了難得的休整時刻。他們三三兩兩躺在堤壩旁的空地上,有的枕着救生衣,有的直接和衣而臥,沾滿泥漿的搶險服還未來得及換下,就在疲憊中沉沉睡去。一張張年輕的臉龐被汗水與泥水浸染,卻掩不住眉宇間的堅毅。

  “我們所有的工作都以‘快’當先,以‘民’為本。在這樣的關鍵時刻,我們沒有個人的‘累’,只有群眾的‘安’。”連續多日奮戰在搶險一線的尹勝揚道出了所有守護者的心聲。

  忘我的投入、無私的付出,贏得了市民的深切理解和全社會的積極響應。10月9日清晨,市民羅冬與家人將礦泉水和八寶粥送到搶險人員手中;遠在千里的熱心人士蘇女士通過外賣平台訂購數十件方便麵馳援一線;瑞幸咖啡、德克士、煲珠公、蜜雪冰城等企業也迅速送來清涼飲品和食用冰塊。“救援人員守護我們,我們理應守護他們。”企業負責人的肺腑之言,道出了社會各界眾志成城、共護家園的責任擔當。

  一箱箱物資匯聚暖流,一句句問候傳遞力量。沿街商鋪主動配合管控,市民自覺繞行避讓,以最樸實的行動支持防汛大局。廣洋建設集團等企業調集設備築起“移動長城”,本地餐飲商戶將熱食直送一線。來自四面八方的愛心物資,溫暖着每一位堅守者的心,也凝聚起抗擊洪水的強大合力。

  深情送別,見證魚水情深。10月12日上午8時30分,參與搶險的各單位陸續整隊撤離。此時的江北大道上,一幅動人的畫面映入眼簾:近百輛救援車輛整齊排列,紅色的消防車、黃色的工程搶險車等在晨光中熠熠生輝,宛如一條守護城市的鋼鐵長城。

  得知搶險隊伍即將撤離,市民自發來到道路兩旁。他們手持繡球、鮮花、自製標語,等待着向英雄們表達謝意。當搶險車隊緩緩駛離時,群眾紛紛上前,將繡球拋向車隊,將鮮花獻給車內的搶險人員。這一刻,守護者與被守護者的心緊緊相連,共同繪就了洪水退去後最溫暖的畫面。

  如今,江水歸平,堤岸靜默,從中秋節前後的水退人進、清淤修復,到面對突發險情的快速響應、晝夜搶險,再到社會各界的愛心匯聚、溫暖同行……這道由萬千人共同構築的“心堤”,早已超越洪水的印記,化作這座城市的精神底色。

  智慧抗洪——以科技慧眼精準洞悉波瀾

  抗洪,既需依靠傳統力量的固本強基,更需借助現代科技的精準高效。在這場與洪峰的較量中,從智能平台到空中無人機,多項技術手段協同發力,共同織就了一張立體化的“智慧防汛網”,實現了從“人海戰術”向“科技賦能”的深刻改變。

  數據賦能,構建防汛“大腦”。走進南寧水文站會商室,大屏幕上實時跳動的數據精準勾勒出洪水的行進軌跡。依託廣西水文監測預警預報服務平台、水文遙測信息管理系統等智能化應用,河道水情、雨情變化及水位流量等關鍵信息清晰呈現。這些系統通過實時掌控上下游水量動態,為洪水精準預測、預報和預警提供了科學依據,成為城市防汛決策不可或缺的“智慧中樞”。

  全域監測,織密防澇網絡。在地面,南寧市城市排水設施地理信息系統(即廠網河湖一體化管控平台)對全市63處重點積水點進行實時監控,已完成63處視頻監控接入、164個警示標誌牌設置、83個水位標尺安裝以及87套救生設備配備。這些監控信息同步接入市防澇指揮調度平台,形成了從感知預警到快速處置的完整閉環,顯著提升了城市內澇應急響應能力。

  技術創新,提升監測效能。在傳統監測的基礎上,無人船測流系統、水平式ADCP等便攜式先進設備的應用,讓監測工作實現了質的飛躍。這些設備支持無接觸式監測,既保障了人員安全,又確保了水文要素數據的精準可靠。目前,南寧市已完成188座小型水庫雨水情測報和大壩安全監測設施建設,實現了24小時實時數字化監控,為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的科學決策提供了有力支撐。

  精準施策,守護橋梁安全。跨江橋梁的安全監測同樣是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南寧市市政工程管理處,曾在中國—東盟博覽會上亮相的橋梁智慧化管理平台在此次防汛實戰中發揮了關鍵作用。自9月30日起,平台啟動“一橋一監測”模式,通過橋梁主動預警系統和視頻監控系統,對18座跨江橋梁進行24小時實時監測。結合專家團隊的科學研判,系統根據實時水情、雨情信息及時作出預防性干預,為橋梁安全提供了全方位保障。

  立體巡查,織密防控網絡。空中力量的應用進一步拓展了防汛的維度。南寧市公安局江南分局、西鄉塘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啟用無人機巡航,實時回傳江面水流與沿岸實況。搭載高音喊話器的無人機在江岸上空循環播放安全提示,及時勸離危險區域的垂釣者。與此同時,海事部門通過智慧海事系統、高頻呼叫與無人機協同作戰,提前引導長航貨船至支流避洪,並加強對橋區、閘口等重點水域的巡航,全面排查水上安全隱患。

  從“人防”到“技防”,從天上到地面,從江河到街巷,科技創新正以系統化的方式深度融入防汛體系的每一個環節。它不僅顯著提升了防汛工作的精準性與效率,而且在無聲中拓展了城市安全的邊界,讓這座城市的守護更具力量、更可持續。

  江畔奇觀——以堅實堤界守護萬家燈火

  江堤為界,劃分出國慶中秋假期期間南寧最動人的景象:堤外,鬱江濁浪奔涌,洪水悄然過境;堤內,城市節慶暖意正濃,萬家燈火映市集繁華,漾着人間的煙火溫情。洪水洶湧與節日祥和的對比,在此刻格外鮮明。

  10月2日晚,暮色下的水漾市集人流如織,空氣中瀰漫着美食的香氣,洋溢着濃濃的歡度佳節氛圍。人群中,一群剛征戰完2025中國—東盟國際皮划艇公開賽的運動員悠然漫步,品鑒地道風味,沉醉於邕城夜景。他們的歡聲笑語與市集的喧囂交融,全然未曾察覺——僅一堤之隔,江水正乘着不息的奔涌,在節日的夜色下悄然而過。

  10月4日凌晨,洪峰過境,而城內燈火璀璨,夜市人聲正暖。市民依舊聚在熟悉的攤前,品着美食、聊着生活,與家人朋友共享美好假日時光。“我們有堅固的大堤,有一直堅守的江防人員,心裏很踏實,就想好好陪家人享受這難得的假日。”市民石先生的話語中透着安心。

  “雙節”期間,南寧格外熱鬧。體育賽事激情飛揚,文旅體商融合的活動接踵而至,整座城市沉浸在一場流動的歡聚中。景區裏人頭攢動,闔家出游的身影隨處可見,每個人的臉上洋溢着幸福笑容;夜市中,人潮涌動,人們或與親友相伴,或攜家人漫步,在燈火與香氣間,品味假日獨有的松弛與美好。

  在堅固的堤防與科學的調度之下,南寧既守住了安瀾之界,也讓尋常煙火與城市脈動一如往昔——南湖清波之上,皮划艇與槳板劃起浪花,不少家庭趁着假期體驗水上樂趣;各籃球館內,“邕BA”如火如荼,吸引市民駐足吶喊助威;南寧園博園,主題煙花秀綻放璀璨,為節日增添浪漫一筆;“三街兩巷”、水漾市集,人影綽綽,歡聲浮動,團圓與喜慶交織,這份歡快未因江水的上漲而褪色一分。

  堤岸依舊堅固,街巷煙火升騰,邕江潮起潮落,終歸平緩。今日南寧,洪峰過境處波瀾不驚,佳節祥和中紅旗映花燈、團圓滿街巷。這份從容安瀾的背後,是巡堤人用不眠夜築起的堅固防線,是守護者用肩與背扛起的萬家安寧。

  江水終會退去,人們的生活也終將歸於平靜,但在這場與洪水的較量中,有一種力量卻永遠留了下來——那是決策者運籌帷幄的徹夜燈火,是守護者逆流而上的堅定身影,是市民理解配合的溫暖目光,是科技賦能帶來的精準從容,更是整座城市在風雨中凝聚的不屈信念。

  這份力量,早已越過堤岸,融入南寧的血脈;這份守護,不僅在江水洶湧時顯現,而且在每一個平凡日子裏延續。它讓我們相信:無論未來還有多少風雨,只要人心齊、信念堅,這座城市就永遠有勇氣面對一切考驗,守護好這一江碧水、萬家燈火。

  江河奔流不息,守護永無止境。南寧,正以這樣的姿態,交出無愧於黨和人民的安瀾答卷!(記者 尹海明 韋峭 王海雲 吳軍 郭少東 余秋蘭 廖欣)

【糾錯】 【責任編輯: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