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傳統産業“發新芽” 低碳轉型“綠生金”
近年來,桂林市錨定打造世界級旅游城市戰略目標,建立健全政銀企聯動機制,推動融資資源向重大項目集中,為打造世界級旅游城市建設注入持續動能。
在這一進程中,傳統高載能行業如何突破發展瓶頸,實現環保與效益的雙贏,成為亟待破解的課題。日前,筆者走進位於靈川縣的廣西桂康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西桂康”),探尋政銀企攜手賦能傳統産業綠色低碳轉型的生動實踐。
沒有粉塵瀰漫的車間,沒有雜亂堆放的廢料,自動化的生産線,綠色、整潔、高效。這份不同於傳統錳係合金生産行業“高能耗”“高排放”的“第一印象”,得益於廣西桂康多年來在當地政府的政策扶持與金融機構的資金助力下,探索出一套適合自身的降碳減排新路徑。
廣西桂康財務總監屈波用一組“環保與效益”數據展示該公司開展綠色低碳轉型後的成效:項目投産後,公司每年可節約標煤約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5萬噸,同時新增發電能力約1.6億千瓦時,每年能節約用電成本6000萬元以上。
廣西桂康的轉型之路源自2023年。彼時,企業積極響應國家綠色低碳轉型號召,規劃實施“礦熱爐餘熱回收(煤氣)發電項目”,紮實推進餘熱回收與循環經濟建設。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達3億元,建成後可將冶煉廢氣轉化為清潔電能供企業生産使用,爐渣可加工成新能源電池原料,既能降低能源消耗,又能減少污染物排放,兼具環保與經濟效益。然而,在項目推進過程中,投資金額大、建設周期長、融資成本高三大難題接踵而至,一度讓項目陷入了停滯狀態。
“關鍵時刻,還是桂林銀行給我們送來了‘及時雨’。”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屈波感慨道。
作為廣西桂康成立之初第一筆流動貸款的授信銀行,桂林銀行在得知該項目資金需求後,迅速組建專項服務團隊,僅用21天便完成項目融資授信流程工作,最終為該項目提供2.37億元的綠色貸款支持,成功化解企業的燃眉之急。
“我們結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碳減排支持工具’等綠色金融政策,為企業量身定制優惠利率貸款方案。”桂林銀行靈川支行行長黃東鵬介紹。通過政策紅利與金融服務的精準對接,融資成本大幅降低,這也讓企業在綠色低碳轉型路上輕裝上陣。
在政銀企三方的協同發力下,廣西桂康“礦熱爐餘熱回收(煤氣)發電項目”於2024年3月成功投入生産。
桂林銀行緊密圍繞桂林市新一輪工業振興三年行動,主動加強政銀企融資合作,積極參與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務打造世界級旅游城市等主題政銀企融資對接會,精準滿足“桂林智造”、科技創新、新型工業化等領域融資需求。截至2025年9月末,該行在桂林市製造業貸款餘額123.90億元,其中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87.96億元,佔比70.99%。
傳統産業是工業發展的根基,推動傳統産業改造升級,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也是桂林市打造世界級旅游城市的重要支撐。
2025年桂林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實施傳統産業改造升級行動”。該市以政策為引領、以金融為紐帶,持續加大對先進製造業、專精特新企業、科創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同時,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針對企業發展需求實施“一企一策”,提供從項目審批到生産運營的全鏈條服務,全力做好企業要素保障,為産業轉型升級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如今,在桂林,像廣西桂康這樣通過政銀企協同實現綠色轉型的企業不斷涌現。政企同心、銀企攜手,正成為推動桂林傳統産業煥發新活力、助力世界級旅游城市建設的強大合力。(朱祺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