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協奏曲:寶安大化共繪振興新圖景-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政務信息推廣 > 正文
2025 10/12 12:14:54
來源:河池市委宣傳部

山海協奏曲:寶安大化共繪振興新圖景

字體:

  紅水河畔,鵬城風來。一場跨越千里的“山海之約”正在桂西北的青山綠水間煥發出勃勃生機。自深圳市寶安區與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結對以來,將粵桂協作作為重要抓手,推動區域協調發展。聚焦産業升級、就業增收、民生改善等重點領域,創新協作機制,拓展合作空間,讓粵桂協作的種子在瑤鄉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2024年以來,累計投入廣東財政援助資金1.06億元,實施項目106個,重點打造了五園(七百弄雞養殖示範園、漁業現代農業産業園、城西産業園、城南食品加工産業園、岩灘旅游産業示範園)、兩校(大化高級中學、大化職業技術學校)、兩村(仁良村、古喬村庭院經濟示範村)和一産業帶(岩灘美女峰至紅水河&&風情畫廊農文旅産業帶),實現當年建成、當年使用、當年見效、當年分紅,顯著壯大村集體經濟。

  産業協作:綠色動能激活發展新引擎

  粵桂協作工作組探索在石頭縫裏發展産業,先後投入粵桂協作資金3000余萬元,推動實施了七百弄雞種雞場、養殖場、雞文旅融合發展基地、冷鏈物流中心、庭院經濟及科技特派員等項目,通過科技賦能、品牌提升、適度規模、補鏈延鏈、市場拓展,培育、激發七百弄雞産業活力,加快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擦亮“土特産”金字招牌,帶動3.7萬戶農戶參與養殖,助力農民增收。

  今年以來,寶安與大化聚焦産業協作,以産業為核心引擎,推動大化産業提質增效、集群發展。在寶安招商引資經費和産業扶持政策的支持下,累計引進東部企業16家。引進深圳中廣核風電有限公司總投資23.84億元實施風電項目,協同大化、岩灘兩個水電站發展清潔能源基地;投入1150萬元建設城西産業園標準廠房,承接東部地區産業轉移;投入1200萬元打造拿銀潮玩産業基地,解決搬遷群眾家門口就業問題;投入209萬元建設糖料蔗産業示範帶項目,做優做強廣西甜蜜事業。

  勞務協作:精準服務拓寬就業新渠道

  寶安與大化創新勞務協作模式,投入粵桂資金200萬元用於就業幫扶項目,截至8月底,累計幫助農村勞動力在廣東就業5517人,在區內就業1513人,在其他地區就業293人;為1000名脫貧勞動力發放跨省外出務工補助,為99名脫貧勞動力發放縣域內穩定就業勞務補助,發放“一縣一企”獎補5萬元;投入28.25萬元開展“大化叉車工”“瑤鄉潔媽”勞務品牌技能培訓班,培訓3期150人;投入104萬元聯合深圳市攜創高級技工學校創新開設中南華為高技班,構建“校企協同、東西聯動”職教模式。

  2024年以來,大化利用粵桂協作機制,通過“點對點”專車輸送6272人赴廣東就業,開展勞動技能培訓320人,提升就業幫扶車間20個,引入企業吸納就業1190人,發放穩崗補貼359人次,跨省外出務工補貼1600人次,累計幫扶14519人次實現穩定就業。

  大化駐深圳市寶安區人力資源飛地工作站的揭牌,為在深就業的1.7萬大化籍人員提供精準化一站式就業服務,標誌着兩地勞務協作進入新階段。

  消費幫扶:瑤鄉特産俏銷大灣區

  産銷對接機制的創新,大化聯合深圳廣電集團舉辦“壯美大化·灣區情緣”農産品大灣區宣傳溯源直播活動,以“媒體+”的模式,實現了農産品銷售額與品牌影響力的雙重突破,更在“深圳市場+大化資源”間鑄就長效協作紐帶,讓大化優質農産品順利進入粵港澳大灣區市場。大化供銷社通過粵桂協作機制,聯合相關企業分別在大化、寶安建立了粵桂協作農特産品冷鏈物流共享産地倉、前置倉,着力暢通大化農特産銷售“最初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

  建立農産品供應基地和“直採直供”基地4個、消費幫扶助農增收示範基地1個,推動“圳品”認證,破解農産品難賣、賤賣難題。今年“三月三”期間,寶安區通過多種渠道銷售大化農産品超7000萬元,實現消費幫扶“開門紅”。截至目前,東部地區累計採購大化農産品已突破1.01億元。2024年以來累計達2.08億元。

  堅實的産業支撐體系建設,使七百弄雞産業發展成績亮眼。目前,全縣飼養量逾300萬羽,産業覆蓋大化16個鄉鎮160個村(社區),惠及3萬多戶14萬多人。

  民生改善:協作成果普惠瑤鄉群眾

  在大化奇美水城景區,一座由粵桂協作資金支持的新能源超充站格外引人注目。該站投入200萬元,採用華為全液冷超充技術,是河池市首個新能源超級快充示範站。

  “這裡充電又快又實惠!我的車40分鐘左右就能充滿,非常方便。”市民韋微妮的體驗道出了超充站帶來的便利。

  該站採用“資産社區所有+企業運營+消費分成”模式,運營收益按比例上繳社區集體經濟,讓充電站成為社區的“聚寶盆”。自2024年12月投入運營以來,已實現收入近10萬元,並向古江社區兌付首筆分紅1.5萬元,惠及安置區萬餘群眾。

  民生幫扶同樣溫暖人心。寶安投入200萬元用於雅龍鄉集中供水工程、古文鄉飲水管路網改造工程、北景鎮漁業碼頭等工程建設;投入65萬元打造粵桂協作社區服務綜合體,聯合深圳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和深圳5家頭部社工機構,建設“一園五站六中心”,暢通服務社區群眾“最後一公里”。寶安區婦聯攜手大化婦聯投入38萬元在大化易地搬遷安置區援建拿銀婦女兒童之家,作為粵桂協作的首創性舉措,是兩省區在鄉村振興和區域協調發展背景下探索出的重要民生工程,通過資源互補、經驗共享改善欠發達地區婦女兒童的發展環境。

  此外,寶安區新安、西鄉、航城、福永等街道及寶安區教育局、寶安區民政局共同籌措341.17萬元幫扶資金,定向支持大化6個結對鄉鎮及大化職校,培育當地特色産業,激活鄉鎮經濟活力。

  教育醫療幫扶成果顯著。2024年以來,兩地累計互派幹部人才176人次,開展幹部培訓8期607人次、專技人才培訓49期2223人次。2025年,廣東派遣36名專業技術人才支援大化,涵蓋教育、醫療、科技、社工和金融等領域。自開展“組團式”教育幫扶,寶安區派出4名校長、13名教師,使大化高中和大化職校在短時間內實現校園面貌和教學質量躍上新&階。2025年投入450萬元建設大化職校烹飪實訓中心,大化職校在廣西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斬獲1金3銀5銅,金牌數、獎牌數均位列14所自治區組團式幫扶學校第一。另外,投入338萬元補齊醫療短板,夯實基層醫療基礎設施。在加強結對幫扶方面,寶安區安排603萬元結對幫扶資金,助力原深度貧困村和鄉村振興重點村鞏固脫貧成果。

  山海相連,攜手共進。寶安與大化用實實在在的協作成果,詮釋着粵桂協作的深刻內涵,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譜寫着一曲動人的“山海協奏曲”。(陸榮斌)

【糾錯】 【責任編輯: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