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平陸運河已累計完成投資超608億元,連續3年超額完成建設計劃通江達海畫卷加速鋪展

建設中的馬道樞紐。

馬道樞紐原始地貌。(均為平陸運河集團供圖)
一河貫通,八桂向海。
站在欽州市欽南區平山島邊坡遠眺,百米寬的平陸運河,疏浚船舶轟鳴作業,護岸施工人員往來穿梭,房建工程塔吊鐵臂飛舞——昔日繪於紙上的通江達海藍圖,正以日新月異的速度,一步步變成觸手可及的實景。
“平陸運河航道14標全長9.01公里,大部分區段已經通水,未來可滿足5000噸級貨輪通航需求。”指着眼前漸趨成型的航道,平陸運河航道14標項目經理蔣紅暉告訴記者,目前標段土石方開挖累計完成92.9%,産值累計完成83.1%,整體進度已超預期,“我們正集中力量啃‘硬骨頭’,攻克剩餘建設節點,用釘釘子精神確保按期完工。”
隨着各航道標段接連突破關鍵節點,這條世界級運河,正以震撼人心的“中國速度”在八桂大地穿山破嶺,“一江春水向南流”的通航格局不斷延伸。
一組亮眼的數據,記錄着這場建設奇蹟:截至10月9日,項目累計完成投資超608億元,土石方開挖和樞紐船閘主體混凝土澆築完成量分別超92%、95%,航道基本成型段的施工長度完成率超84%,已連續3年超額完成建設計劃。
作為運河最下游、離出海口最近的梯級航運樞紐,青年樞紐的建設“加速度”始終拉滿。
“就在幾天前,隨着最後一節人字門精準落位,青年樞紐船閘人字門吊裝工作全部完成。”平陸運河集團工程管理駐點工程師原國智難掩興奮,“青年樞紐項目已進入人字門附件、機電設備安裝階段,為後續系統調試掃清了障礙。”據悉,該樞紐船閘主體已完成混凝土澆築74.4萬立方米,佔總量的97.4%,預計今年底實現主體完工。
橋梁建設同樣捷報頻傳:舊州大橋全橋合龍、陸楊新村大橋格子梁合龍、新福鎮過江通道橋完成管內混凝土灌注——一個個項目節點接連突破,為橋梁工程全部貫通築牢根基。
“今年底前將力爭完成19座橋梁的建設。”平陸運河集團工程管理部部長何俊輝透露,運河全線共規劃27座跨越主航道的橋梁,目前已累計完成主橋下構17座,東壩村大橋和G75蘭海高速欽江大橋右幅已實現通車,整體工程進入衝刺階段。
作為運河“暖心驛站”的欽州水上服務區,既是集通航保障與綜合服務於一體的關鍵站點,也是船員休息補給的重要場所。
“目前欽州水上綜合服務區綜合樓、生物多樣性綜合觀測站已封頂,岸電室、維修間主體工程完成50%,主入口的路面硬化、路燈安裝和部分園林施工也已完成。”平陸運河房建5標項目常務副經理何勇告訴記者,團隊正加快施工節奏,爭取在明年春節前完工交付。
平陸運河始於南寧橫州市西津庫區平塘江口,經欽州市靈山縣陸屋鎮沿欽江進入北部灣,全長134.2公里。工程主要建設內容包括5000噸級航道、3座雙線船閘航運樞紐和27座跨主航道橋梁,需開挖土石方約3.15億立方米、船閘主體澆築混凝土584.6萬立方米——這樣的建設體量與施工難度,在國內同類工程中位居前列。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條通江達海的運河工程,建設時既沒有現成模板可參考,也沒有直接案例可借鑒。”平陸運河集團廣西平陸運河建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程耀飛坦言,面對樞紐工程體量大、結構複雜等挑戰,建設者們3年來晝夜兼程、攻堅克難,不僅推動工程從藍圖變成實景,還同步打造了全國首個全生命周期“數字孿生運河”,用科技為工程建設賦能。
“平陸運河建成通航後,將為廣西及西南地區開闢一條通往東盟的最短、最經濟、最便捷通道。屆時,西南地區的貨物經平陸運河出海,比經廣州港出海縮短內河航程560公里以上,物流成本預計降低約30%。”程耀飛説,這不僅能帶動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勝勢,還能促進“東盟地區—北部灣經濟區—成渝經濟區—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産業鏈構建,讓平陸運河成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
如今,這條正加速成型的運河,正一點點打破廣西“臨海不見海”的地理阻隔,把西部陸海新通道的藍圖變成暢通無阻的通途,助力廣西打通開放發展的“任督二脈”。(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黃遠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