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頭條|雙節相遇!“人文”與“經濟”輝映共生-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正文
2025 10/08 22:33:16
來源:新華網

新華全媒頭條|雙節相遇!“人文”與“經濟”輝映共生

字體:

  新華社北京10月8日電 題:雙節相遇!“人文”與“經濟”輝映共生

  新華社記者王雨蕭、葉昊鳴、徐壯

  山河披錦,國泰民安。

  全國舉辦各類文化活動超1.2萬場,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預計達到24.32億人次……人們走向戶外擁抱自然,讓心靈在城市的快節奏中“慢”下來;熱鬧的景點、火熱的街區、旺盛的人流,消費市場涌動生機活力;從“中國游”到“游世界”,外國游客紛至沓來尋味“東方魅力”,中國游客走出國門,為世界經濟傳遞“中國暖流”。

  國慶中秋雙節相遇,“人文”與“經濟”在家國情、中國風、文化味中輝映共生,在“致廣大”的壯美畫卷裏,每個人都在找尋“盡精微”的幸福坐標。

  向美而行,文旅融合鋪展人文畫卷

  神州大地上,一幅幅物質與精神同頻共振、“人文”與“經濟”相互促進的美好畫卷清晰可感——

  北京天安門廣場,人們在晨光裏向着國旗獻上深情告白,廣場不遠處,售賣愛國主題T恤的小店熱鬧非凡,一家家餐館座無虛席,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一邊品嘗地道美食,一邊交流對千年古都的獨特感受;

  上海海關大樓,近百年前的馬賽克磚拼接成精美藻井圖案,與現代科技擴展現實(XR)體驗相融,觀眾置身其中可以感受外灘的歷史、現在與未來;

  廣西南寧,傳統商業空間變身“非遺秀場”,靈動的“鳳凰”伴着煙火騰空而起、翱翔天宇,生動演繹《詩經》中的浪漫意境……

  人文鼎盛,經濟繁榮。

  國慶中秋假期,各地以文塑旅、以文興業,塑造人文經濟新形態,生動詮釋着中國式現代化的人文內涵。

  10月6日,晨光熹微,南京浦口區老山深處的響堂村在“叮叮噹當”的打鐵聲中甦醒。

  這裡沒有密集的景點,卻處處流淌着生活的詩意——老村屋的斑駁墻皮與咖啡館的自在閒適相映成趣,露營地的煙火氣與花園餐廳的芳香氣交織融合……

  “這裡安靜愜意,讓心靈在城市的快節奏中慢下來。”來自上海的游客吳女士説。

  在響堂,曾經“五塊錢一把”的梔子花,經過文化品牌打造,如今賣到16.9元一束。香薰、蠟燭等文創産品,讓70多戶人家的小村實現近500萬元的年銷售額。

  鄉村,既是經濟發展的潛力,也是人文發展的後勁。

  旅行平台飛豬數據顯示,國慶中秋假期鄉村民宿預訂量同比增長超40%。越來越多人不再滿足於熱門景點打卡,而是奔赴小城和鄉村,在追求個性化文旅體驗的同時,以人氣帶動當地産業振興發展。

  “以文化賦能産業鏈延伸和擴展,文化和旅游消費正在融合創新,從傳統看山、看水、看風景的階段,向品城、品調、品生活的新方向轉型升級。”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説。

  從“消費引擎”到“人文載體”,這個假期裏,文化豐盈程度成為衡量百姓幸福指數的重要標尺。

  西安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將秋日詩意與盛唐繁華巧妙相融,為游客打造科技感、文化味十足的游歷體驗;吉林省各博物館以“博物館裏慶華誕·賞中秋”為主題,將紅色記憶、非遺傳承、歷史研學融為一體;國慶檔電影市場熱鬧非凡,多部現實題材影片集中上映,滿足多元觀影需求……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假日裏,一個個動人的瞬間、一張張歡樂的笑臉,反映出人文經濟學投資於人、惠及於民的生動實踐。

  供需提質,國內大市場潛力持續釋放

  10月1日,天津和平區五大道先農大院裏,《大理寺日誌》主題快閃店“喵遇咖啡”首發亮相,讓觀眾走進這部國産動漫作品故事中,與角色沉浸式“同框”。

  “第一次在現實裏‘遇見’角色,感覺太奇妙了。”從山東趕來的粉絲徐琳興奮地説。

  天津生態城産業園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琨介紹,國漫在五大道落地沉浸式體驗館,不僅拓展了“動漫+文旅”新場景,也讓唐風文化與現代都市消費碰撞出新火花。

  假日,是消費成色的“試金石”。

  國慶中秋假期,各地不斷點亮消費新場景、創造消費新體驗,在“供”與“需”的雙向奔赴中,超大規模國內市場的潛力持續釋放。

  直升機掠過太湖碧波,滑翔傘翱翔於竹海之上,熱氣球在夕陽中緩緩升空……假日裏,低空經濟在浙江湖州“高飛”,成為游客爭相體驗的新潮流。

  據統計,假期期間湖州共推出7個低空文旅飛行點位和16條航線,覆蓋個人飛行培訓、雙人體驗飛行、無人機牽引起飛服務等多種業態,低空經濟正從“小眾嘗鮮”逐漸向“大眾消費”拓展。

  科技賦能,不斷推動消費價值鏈條向品質、體驗、個性化方向延伸。

  能聽懂方言的掃地機器人、一鍵搜索菜譜的烤箱、多筒區分的洗衣洗鞋機……在北京中塔蘇寧易購Max店,更聰明的人工智能(AI)家電成為消費者“煥新”首選。

  “現在人們更注重家電的智能感和體驗感。”門店副店長馬野介紹,今年將“雙11”提前至國慶檔,門店客流量顯著提升。國慶首輪消費數據顯示,蘇寧易購全品類智能家電銷量佔比升至55%。

  我國人口規模超過14億,人均國內生産總值超1.3萬美元,消費增長將從“量的擴張”逐漸轉向“質的提升”。隨着人工智能等技術廣泛應用,消費形態與體驗不斷重塑,“産業升級—供給創新—消費擴容”的場景正在更多領域生動演繹。

  供需向“新”,政策添力。從中央到地方打出組合拳,進一步激發國內大市場的強大動能——

  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會同財政部向地方下達今年第四批69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

  河南分四輪發放1.1億元通用消費券,覆蓋百貨、餐飲、酒店、文旅等多個領域;

  安徽推出覆蓋酒店、景區的“信用游”,游客憑藉信用就可以0元預訂景區門票、酒店,實現“先游玩後支付”;

  天津各金融機構開展各具特色的消費金融活動,助力假日消費市場蓬勃發展……

  人市兩旺、活躍繁榮的假日消費市場,折射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把握發展主動權的先手棋”的戰略意義,生動詮釋着國內大循環的內在穩定性和長期成長性。

  自信開放,與世界共享“中國機遇”

  隨着免簽、離境退稅等政策持續實施,國慶中秋假期&&境游市場熱度雙升,中國游客“走出去”的需求不斷釋放,外國游客“走進來”的熱情持續升溫。

  清晨早市上,俄羅斯游客圍着攤位挑選新鮮水果、特色早餐,有的游客正“配着啤酒吃包子”;中午時分,餐飲店裏俄羅斯游客圍坐餐桌,品嘗鍋包肉、地三鮮等東北特色菜肴……

  這個假期,黑龍江黑河市格外熱鬧,不久前我國對俄羅斯試行免簽政策,不少俄羅斯游客將這裡作為“中國游”的第一站。

  據國家移民管理局預測,國慶中秋假期全國口岸日均&&境旅客將突破200萬人次。從有序擴大單方面免簽國家範圍,到優化完善區域性入境免簽政策,再到實施離境退稅“即買即退”,“中國游”“中國購”已逐漸成為新時尚。

  與中國同行,就是與機遇同行。今年國慶中秋假期,多國推出便利政策,敞開懷抱歡迎“中國親朋”。

  “泰國人像接待朋友、親人一樣期待迎接中國游客。”泰國國家旅游局東亞區司長楚威·西裏瓦乍恭説。

  為迎接中國游客,泰國國家旅游局推出“中泰友好月”活動。據泰國媒體預測,9月26日至10月8日期間,赴泰中國游客將達18萬人次。

  今年國慶中秋假期,在去哪兒旅行平台,用戶預訂了境外超4500個城市的酒店;同程旅行數據顯示,假期出境長線跟團游同比增長近1倍。

  開放不歇,奮鬥不止。假日裏,神州大地上依然有萬千建設者,以奮鬥之姿譜寫最美的風景。

  祖國南疆,平陸運河建設正酣,隨着最後一節人字門精準落位,平陸運河青年樞紐船閘人字門的吊裝工作全部完成;甘肅酒泉瓜州縣,擁有近27000塊定日鏡的“雙塔一機”光熱儲能電站完成最後調試;吉林化纖集團國興復材公司碳纖維生産車間繁忙有序,企業生産的高強度碳纖維材料將被應用於汽車部件、無人機等領域……

  960多萬平方公里的中華大地上,“人文”與“經濟”的交響激蕩人心,供需兩旺的國內市場釋放蓬勃活力,開放中國盡顯自信包容姿態,無數奮鬥者的身影匯聚成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不竭動力……

  透過雙節假期這扇窗口,一個生機勃發、活力涌動、自信開放的中國躍然眼前。(完)

【糾錯】 【責任編輯:牙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