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木構建築營造技藝於2006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侗族木構建築穿梁接拱、立柱連枋大量使用榫卯結構,牢固縝密,具有極高的工藝和藝術價值。
侗族風雨橋是侗族木構建築的代表之一。因建有廊和亭,既可行人,又可避風雨,故稱風雨橋。
廣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現有侗族風雨橋200余座,如三江宜陽風雨橋、程陽永濟橋等。
新華社記者 張楓 攝影報道








【糾錯】 【責任編輯:李宇安】
侗族木構建築營造技藝於2006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侗族木構建築穿梁接拱、立柱連枋大量使用榫卯結構,牢固縝密,具有極高的工藝和藝術價值。
侗族風雨橋是侗族木構建築的代表之一。因建有廊和亭,既可行人,又可避風雨,故稱風雨橋。
廣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現有侗族風雨橋200余座,如三江宜陽風雨橋、程陽永濟橋等。
新華社記者 張楓 攝影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