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築夢聚英才 攜手共繪新圖景-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正文
2025 09/26 09:31:41
來源:廣西日報

八桂築夢聚英才 攜手共繪新圖景

字體:

  原標題:八桂築夢聚英才 攜手共繪新圖景——廣西2025年定向選調生及引進高水平大學博士座談會、區校合作項目懇談會側記

  秋分時節,八桂大地金風送爽,丹桂飄香,在豐收節的喜悅中,處處洋溢着生機與活力。

  青秀山下、邕江之畔,廣西2025年定向選調生及引進高水平大學博士座談會在此舉行。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山大學等6所高校領導、院士、專家學者,一同出席座談會,共敘區校情誼、共商合作事宜。集體合影時,掌聲陣陣,暖意融融,選調生、博士們齊聲&&:“壯美廣西,我們來了!”

  這場關於人才、創新與未來的深度對話,連同召開的區校合作項目懇談會,共同勾勒出20多年來廣西與名校人才共育、科技共興、發展共榮,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廣西篇章的生動圖景。

  高位推動,彰顯求賢“廣西溫度”

  “廣西打開門就是越南,走兩步就到東盟。”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剛在會見出席座談會的6所高校負責人時&&,廣西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廣西工作論述的重要要求,解放思想、創新求變,向海圖強、開放發展,堅持實幹為要、創新為魂,用業績説話、讓人民評價,搶抓國家實施人工智能能力建設普惠計劃、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等重大機遇,深入實施科教興桂、人才強桂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構建“北上廣研發+廣西集成+東盟應用”的人工智能發展路徑,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事業發展,迎來了歷史發展最好時期。

  人才是發展的根本。自2000年中央組織部恢復選調生工作以來,廣西堅持把選調生工作作為加強幹部隊伍建設的有力抓手,真心實意把來桂選調生和高水平人才當作自家人,為他們發展成長提供良好平台,讓他們更好施展才華、成就精彩人生。2025年,廣西共招錄選調生1204名,其中定向選調生650名。截至目前,廣西已有選調生1.5萬多名,其中定向選調生5100多名。

  從青年學生到年輕幹部、從校園莘莘學子到扎根八桂大地的建設者……座談會上,選調生代表們談體會、説感受,振奮之情溢於言表。

  “沉得下去,才能浮得上來。”北京大學選調生、梧州市龍圩區委書記、區長吳情操在座談會上動情分享。14年前,他初到基層,也曾迷茫;14年後,他帶領龍圩區推動産業轉型、民生改善,把北大精神寫進了奮鬥的答卷。

  清華大學選調生、忻城縣縣長沈國章帶來了一份“蠶桑答卷”:通過引進新品種、搭建智慧蠶桑平台,忻城縣桑園增産13.5%,養蠶成活率提升25%,成功打造全國唯一蠶桑類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老鄉們那句樸實的‘喝完粥再走’,讓我真正明白了這份事業的崇高意義。”他説。

  新征程上,選調生已成為廣西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精準賦能,打造人才“成長路徑”

  廣西,求賢若渴;廣西,誠意滿滿。

  選調生成長軌跡的背後,是廣西選調生工作啟動實施“早”、培養措施“實”、作用發揮“好”、政策機制“全”的體系支撐。

  從“初任培訓+集中輪訓+專題調訓”的培養鏈條,到近三年共選派500余名選調生投身平陸運河等重大任務一線的實踐錘煉,廣西用制度機制為人才成長鋪路,確保引進來、培養好、用起來,讓更多千里馬競相奔騰於八桂大地。

  從最高人民法院跟班學習到駐村攻堅,再到所在單位的多崗位鍛煉,中國人民大學選調生、自治區高級法院刑三庭副庭長李耀傑用十年時間完成了“從大學生到實幹者”的轉變。他的故事,是選調生在八桂大地這片希望熱土上根植群眾、茁壯成長的真實寫照,也是廣西人才培養成效的生動體現。

  對於高水平博士,廣西同樣給予高度重視和充分支持。實施“一人一策”,提供科研支持、崗位適配、生活保障等全方位服務。

  “‘八桂青年拔尖人才培養項目’的預申報模式,如同一把鑰匙,為我打開了通往廣西的大門。”哈爾濱工業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博士李長炙今年剛入職廣西醫科大學,從東北“黑土地”投身南疆“紅土地”,他坦言,“我的研究方向是新型表現編輯器開發,醫科大良好的科研條件,讓我大有用武之地。”

  中山大學黨委副書記張琪&&,廣西已成為中大選調生除廣東外的第一去向,兩廣是近鄰、兄弟,未來要繼續攜手共進。截至目前,共有434名中大選調生在廣西扎根成長。

  區校協同,共築面向東盟“開放高地”

  區校合作是廣西融入國家戰略、激活內生動力的關鍵抓手。20多年來,區校合作不僅為廣西帶來了一批又一批高質量高水平的專業人才,更成為激發廣西發展活力的重要引擎,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中國人民大學與廣西共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院廣西分院,聯合開發“中國—東盟宏觀經濟大數據與政策評估AI實驗室”等科研平台;

  哈爾濱工業大學定點幫扶金秀瑤族自治縣,近十年來,共組織1000多名師生深入瑤山,注入“哈工大智慧”,助力當地脫貧攻堅與鄉村全面振興。

  ……

  在剛結束的第2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期間,陳剛多次提到,“廣西正搶抓人工智能賦能新質生産力的歷史機遇,構建‘北上廣研發+廣西集成+東盟應用’的開放創新體系”。這一思路在座談會、懇談會上得到各參會高校的高度認同和積極響應。

  北京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龔旗煌指出,廣西主動擁抱人工智能時代,展現出了堅定走高質量發展道路的決心和實力,北大將引導師生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到廣西建功立業。

  “我去了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創新合作中心、平陸運河建設現場調研,令人印象深刻。”清華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李路明&&,清華大學與廣西將續簽新一輪的戰略合作協議,圍繞面向東盟的人工智能等重點領域,開展高水平的科技創新,推動校區合作持續走深走實。

  懇談會場內,交流聲此起彼伏。一場場精準對接、一次次思想碰撞,讓創新資源與産業需求實現高效銜接。

  從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到新材料與高端製造,從能源動力與交通到醫療健康與生物技術,再到人文社科與智庫建設,6場懇談會下來,區校合作呈現出升級態勢,共推進合作項目150項,其中前期已達成初步意向的有102項、新達成意向48項。

  合影定格,秋日的陽光灑在一張張充滿希望的笑臉上,也照亮了這場跨越山海的“雙向奔赴”。

  未來可期,廣西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優越的環境、更加精準的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設區域性人才集聚區和面向東盟的國際人才高地。(記者 魏碧鋒)

【糾錯】 【責任編輯:李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