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寧9月25日電(陳永霜 李志雄)在香港—廣州—桂林黃金旅游線上,一座橫亙於湘、桂、粵三省(區)交界處的巍峨山脈格外耀眼,山中峰高谷深、瀑飛溪流、溫泉涌動,是令無數游人為之神往的生態寶地,這就是有着“南國仙山”美譽的賀州姑婆山。
如何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富民惠民的金山銀山,一直是姑婆山開發建設的核心命題。從林場到國家森林公園、國家4A級旅游景區,再到2023年正式啟動姑婆山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創建工作,姑婆山一路高歌猛進、捷報頻傳。截至7月,今年度假區累計接待游客達93.13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71.16%。
面積33.9平方公里的姑婆山旅游度假區,布局了姑婆山景區、玉石林景區、十八水景區、姑婆山體育基地、馬尾河濱水公園以及一批高品質度假酒店和特色民宿,構建了“森林休閒+溫泉康養+體育健身”三位一體的特色模式,多元業態促就了經濟多極增長態勢,為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美好願景不斷匯入源泉活水。
用好“森”資源 打響森林氧吧品牌
“一坐上擺渡車進入山裏,風吹起來涼涼的,空氣十分清新。”來自廣東的游客羅女士説。
作為度假區的核心景區,姑婆山景區以森林覆蓋率99.75%,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最高可達15.6萬個每立方厘米,被譽為“華南地區天然森林大氧吧”,“森林吸氧”是它的金字招牌。
在山間行走,滿目蒼翠、古木環繞、流水潺潺,沿着石階拾級而上,游人漸少,愈感林深谷幽,耳邊只能聽見蟲鳴鳥叫和自己沉沉的呼吸聲。
圍繞姑婆山優質的森林資源及生態環境,度假區以養眼、潤肺、強身、悅心、舒神沉浸式的全身心度假為目的,打造了森林觀光、森林康養、森林運動、森林美食、森林拓展、森林民宿、避暑休閒等森林休閒度假産品。
“為進一步豐富游客的體驗,景區在仙姑瀑布增設吸氧平台一處,在仙姑大草坪增設親子互動迷霧森林體驗區。”廣西賀州市旅游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何濤介紹説,“影視+旅游”也是景區重點打造的業態,利用香港著名電視劇《茶是故鄉濃》《酒是故鄉醇》外景拍攝地,景區開發了採茶、品茶、釀酒等體驗項目,深受游客歡迎。
賀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局長孔令芬介紹,近年來,賀州文旅全力引客入桂,實行了外省籍小客車周末高速通行費優惠、“兩廣一家親”門票優惠、賀州與肇慶雙城游互惠活動等優惠政策,推出度假區“一票三日用”聯票,反響熱烈。
“現在的平日相當於以前的周末,現在的周末相當於以前的黃金周。”今年1至8月,姑婆山景區接待游客62.44萬人次。何濤&&,自今年5月以來,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游客量同比增長103%,帶動姑婆山景區上半年消費收入增長11.8%。
用好“暖”資源 做大溫泉康養産業
“賀州溫泉屬於廣西最老的溫泉之一,我們很多本地人都是泡着這個溫泉長大的。”在賀州溫泉游玩的賀州市民陳先生説。
度假區擁有豐富的地熱資源,具有分佈點多、儲量大、水溫穩定、水質好等特點,已完成地熱井鑽探成井7口,整體地熱流體可開採量約7000立方米/日。然而,像賀州溫泉一樣擁有“私家泉眼”的業主畢竟是少數,因此“溫泉水集中統一供應”模式便應運而生,使溫泉水得以通過智能調控和保溫系統等抵達更多的酒店、民宿。
“公司目前已與竹隱溫泉度假酒店、天沐溫泉酒店、蕓沐私湯溫泉、山嶼泉民宿以及天沐度假村270戶業主簽訂供水協議,年供水量約20萬立方米,年收益約70萬元,供水溫度保持在48℃左右,水溫水量穩定,得到用水客戶的一致好評。”廣西姑婆山産業區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蔣遠游説。
“得益於這種供應模式,度假村內的溫泉業態變得更為多元,游客也更多了。”天沐·姑婆山伴山溫泉度假村總經理劉洪飛説。
不同類型的溫泉池讓更多游客有了停留的理由。無論是天沐・伴山溫泉的溶洞中藥養生湯浴,還是憩心雲舍民宿的太空艙別墅私湯,亦或是可邊泡溫泉邊等公交的露天溫泉博物館免費泡池,霧氣氤氳中,泡湯解乏、水療康養的市民、游客隨處可見,呈現出一派“店店溫泉留客忙”的喜人景象。
“過去游客只為觀光,現在更願意住下來泡溫泉、療養身心。”蔣遠游&&,度假區已形成“白天登山吸氧、夜晚溫泉療愈”的全天候體驗體系,游客平均停留時間從“半日游”延長至1.5日,康養游客甚至停留3天以上。
用好“涼”資源 打造夏季避暑勝地
冬泡溫泉、夏戲山泉,姑婆山的“冷泉”水資源同樣豐富,山中終年溪水潺潺、飛瀑縱橫,瀑下泉邊隨處可見游人乘涼戲水,盡享清爽一夏。
今年夏季,度假區立足姑婆山的生態優勢,圍繞“山上清涼、林中泡泉、水上撒歡”三大特色,推出系列避暑納涼活動。如,姑婆山景區的“避暑節”“納涼節”、十八水景區的“避暑狂歡節”、賀州溫泉的夏日狂歡派對“冷熱泉”雙泡等,構建了內容豐富的夏季避暑産品體系。
“‘避暑節’聚焦姑婆山景區核心區域,融合山林徒步、親水游玩、森林打卡等多個項目,讓游客深入感受林間清涼。‘納涼節’則結合溪流和溫泉,推出‘森林泡泉+吃瓜潑水+水上比賽’等互動活動,營造全天候、多場景的清涼體驗氛圍。”何濤介紹。
暑假期間,姑婆山的清涼魅力持續釋放,引來眾多粵港澳大灣區游客以及周邊城市的周末短途游客,度假區整體接待量持續上揚,7至8月接待游客量達34.25萬人次。
人氣高漲,帶動景區夜間泡泉、美食體驗等消費增長,形成了“玩+泡+吃”一體化的消費閉環。同時,還帶動景區周邊的農家樂、民宿和特色小吃攤點銷售同步增長。
用好“廢”資源 擴大生態經濟效益
位於度假區集散中心前的馬尾河曾因非法採礦、選礦污染嚴重,令當地村民避之不及。如今的馬尾河,水清岸綠、步道整潔、游人如織,完成了從“工業傷疤”到“生態畫卷”的完美蛻變。
這背後,是賀州市對馬尾河長達十餘年的徹底整治,以及創新變革的戰略思維。“馬尾河實現生態蛻變後,我們順勢而為,沿河岸建起濱水棧道、親水平台和騎行綠道,完善了智慧導覽、停車場等配套,舉行露營節、音樂會等活動,讓這裡成為了游客爭相打卡的‘網紅地’。”廣西賀投姑婆山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葉宇飛説。
翻越山嶺,群山環抱間,是度假區的另一處廢礦區環保處理代表作——姑婆山體育基地。山谷中,只見38個標準足球場整齊排列,旁邊還配套開發有足球主題酒店、潮玩營地等潮流業態,為度假區構築起“體育+旅游+康養”的新興消費鏈條。
“許多球隊把這裡作為冬訓基地,往往一住就是兩三個月。”姑婆山體育基地負責人謝祖吉介紹説,基地每年可接待運動員5萬人次、運動員家屬和其他游客10萬人次,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贏。2024年體育基地的服務業收入達5000萬元。
山的這邊,一輪輪足球賽事精彩上演;山的那邊,路花村村民們守着馬尾河將一撥撥游客迎來送往。“馬尾河濱水公園一建好,游客量快速上漲。”路花村黨總支書記廖學聰説道,“村裏的民宿産業從無到有,如今已發展到60多家,村民們開民宿、賣特産,日子越過越紅火,腰包鼓得實實在在!”
“我們堅持‘兩山’發展理念,將姑婆山的寶貴生態資源轉化為讓老百姓實實在在受益的經濟效益,2024年度假區實現旅游總收入2.6億元,新增群眾就業6500餘人。”孔令芬&&,下一步將繼續以科學規劃為引領,深化“森林旅游+溫泉康養+民宿度假+鄉村休閒”發展模式,切實把姑婆山的“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讓度假區的創建成果惠及更廣大人民群眾。(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