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梧州市發揮毗鄰粵港澳大灣區和西江黃金水道優勢 聚焦港産園聯動 建設“東融”樞紐門戶城市
9月22日,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在南寧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梧州市聚焦港産園聯動,打造“東融”樞紐門戶城市相關情況。
“十四五”以來,梧州市發揮毗鄰粵港澳大灣區和西江黃金水道的比較優勢,全力實施“東融”戰略,積極對接大灣區産業體系,主動拓展大灣區市場,建好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等對外開放平台,“東融”樞紐門戶城市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效。2021年至2024年,該市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長6.5%,2025年上半年增長6.8%,保持了經濟持續較快增長態勢。
該市積極對接大灣區産業鏈,主導産業加快集聚。2021年以來,全市累計實施工業項目405個,工業投資總額突破1700億元,是梧州工業投資和大型工業項目開竣工最多的時期。着力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培育了5家年産值超百億元的龍頭企業,14家企業進入“廣西製造業民營企業100強”,帶動形成多個競爭力突出的産業集群。
同時,梧州市加快構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工業體系,深入實施“製造業+AI”行動,工業産業呈現出結構優化、量質齊升、發展較快的良好態勢。工業産值從2020年的1135億元增長到2024年的1855億元,年均增長12.7%,2025年上半年全市規上工業總産值1017億元。
西江是北部灣經濟區、粵港澳大灣區“兩灣聯動”的黃金水道。梧州市提升擴容基礎設施,加快構建暢連“兩灣”的多式聯運體系。目前梧州港千噸級以上泊位達到45個;開工建設蒼容高速、平岑高速、蒼昭高速等連接大灣區的高速路網項目,完成了西江航運幹線貴港至梧州一級航道的疏浚工程,開通了梧州至廣州、香港等地的“五定班輪”貨運航線,試運行防城港至梧州的貨運專列,梧州港服務園區産業、服務大灣區、大西南市場的能力得到極大提升。
2021年至2024年,梧州港貨物吞吐量年均增長22%,2024年港口吞吐量達到1.09億噸,提前1年實現“億噸大港”目標。長洲水利樞紐船閘過貨量從2020年的1.5億噸增加到2024年的2.24億噸,年均增長10.4%,連續刷新國內天然河流船閘過貨量紀錄。2025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梧州市增列為國家港口型物流樞紐承載城市。
園區是産業集聚、港口發展的重要支撐。2022年,梧州市對市本級産業園區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建立“港口與園區結對服務”模式,突出園區主體強化“東融”招商,推動港産園一體發展成效突顯。近年來,不銹鋼、陶瓷等全産業鏈從廣東轉移到梧州不銹鋼産業園區和陶瓷産業園區,使梧州成為全國重要的不銹鋼産業基地和“南國新陶都”。
西江生態治理和保護,是梧州對接和融入大灣區的具體行動。該市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縱深推進涉重金屬污染、畜禽養殖污染、水污染等領域問題排查整治,建立跨地區的“西江生態黨建協作機制”,全力守護好這一方綠水青山。梧州市森林覆蓋率70.9%以上,連續25年穩居全區首位;2021年以來,全市地表水環境質量連續四年進入全國前30名,粵桂兩省(區)交界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連續四年保持Ⅱ類以上水質。(記者趙超 通訊員陳雨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