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第2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廣西南寧圓滿落幕。本屆東博會以“數智賦能發展,創新引領未來——以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新機遇助建命運共同體”為主題,交出了“規模更大、合作更深、創新更強”的亮眼答卷,展現出區域經貿合作的蓬勃活力。
讓我們用一組數據,來看今年東博會的亮眼成績單。
規模創新高:全球客商共赴盛會
第22屆東博會展覽面積16萬平方米,匯聚60個國家3260家企業參展,世界500強、中國500強、知名企業、獨角獸、專精特新、“小巨人”等代表性企業432家,比上屆增長7.5%。

東盟等國際展覽面積佔比30%,東盟企業627家、佔比32.8%,其中30%為首展企業。採購商參會踴躍,1.1萬多家企業、超過3萬人到會採購。截至9月21日下午3時,累計進館人數22.6萬人次,創下歷史新高。

場景吸睛:AI賦能成色十足
機器人絲滑跳街舞、表演拳擊、打太極,製作冰淇淋、咖啡....在第22屆東博會上,人工智能場景展示精彩紛呈。
本次展會吸引近200家全球頭部企業、獨角獸及科創團隊參加,帶來1200余項展品,涵蓋約20款大模型、60款智能機器人、230款數字服務平台/系統、520款AI終端産品等。
舉辦AI主題系列活動16場,發布“中國AI出海未來獨角獸TOP100榜單”,上榜企業中具身智能42家、AI應用30家、AI模型及基礎設施28家。舉辦AI大咖沙龍,展現了AI技術在中國—東盟合作中的巨大吸引力和廣闊前景。
推出展會智能體應用“AI東博”,為智能雲展、智能導覽、智能會議等24個關鍵場景提供支持。目前,其智能客服功能累計服務近10萬人次,交互次數達40萬次。

貿易投資:合作規模與質量雙提升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9月20日,本屆東博會共取得成果超700項,其中經貿項目簽約超500項。
會議期間,共舉辦各類經貿促進活動88場,集中簽約項目155個,其中産業類項目94個,“AI+”賦能千行百業項目44個,國際經貿類項目17個。形成系列AI相關合作成果超140項,AI專館貿易總成交額突破1.4億元。
2025年中馬企業合作對接會成功促成95項合作意向,涵蓋特色農産品及日用消費品、物流服務等多個領域。中國—東盟農産品食品採購對接活動上貿易成交及合作意向近7500萬元。

創新突破:實現多個首次
首次在桂林展區推出全國首個16K超寫實數智人“桂靈兒”,其身着東盟各國盛裝,向世界發出了智慧旅游的邀請。
首次使用AI技術製作主題短片VCR、主視覺畫面,首次設置AI小結,實現一鍵生成會議紀要、大會熱詞、精彩瞬間等。
首次提供200&便攜翻譯機並在展館現場設立翻譯服務點,讓中國與東盟客商無障礙溝通,隨時響應客商需求。
首次展出文萊清真預製菜、柬埔寨手工文創、印尼棕油美食、菲律賓非遺織布等産品。
從“黃金十年”到“鑽石十年”再到“鑲鑽成冠”,東博會始終以開放包容的姿態搭建中國—東盟經貿合作的戰略平台,以創新突破的活力推動區域經濟深度融合。未來,這一“經貿橋梁”將持續釋放平台效應,為推動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注入新能量。(李宇安、李穎、王奕初)
數據來源:廣西國際博覽事務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