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好物入灣”到“游客進山” ——深圳福田與南寧馬山協作激活消費幫扶新動能
水錦順莊旅游景區,游人如織。(馬山縣委宣傳部供圖)

“馬山有福 珍品入灣”粵桂協作展銷推介活動吸引眾多深圳市民、游客駐足。顏業宏/攝
“我們的土黃牛肉産品很受歡迎,近期一直有深圳顧客&&下單。”9月15日,南寧市馬山縣鑫苗豐農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張輝昌正忙着發貨去深圳。
就在兩周前,由深圳市福田區與馬山縣聯合舉辦的“馬山有福 珍品入灣”粵桂協作展銷推介活動,讓50余種馬山原生態農副産品首次亮相深圳口岸,也拉開了兩地雙向協作、激活消費幫扶新動能的序幕。
近年來,在東西部協作戰略指引下,深圳市福田區與南寧市馬山縣攜手探索區域協調發展新路徑。從推動深山農産品走向粵港澳大灣區市場,到吸引粵港澳大灣區游客走進西部山水,兩地以多元合作雙向發力,為鄉村消費幫扶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書寫着粵桂協作共贏的新篇章。
産銷對接 山珍好物走向粵港澳大灣區
“這個裏當雞怎麼賣?金銀花茶有什麼功效?”展銷活動現場,廣西民族元素十足的展位前擠滿了駐足諮詢的深圳、香港市民游客。
此次活動設置有農産品展區與文旅展區,讓大家在了解馬山原生態農産品的同時,沉浸式感受當地的山水之秀,實現農産品出山與文旅引流的雙向賦能。
為讓活動精準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消費市場,兩地提前3個月啟動籌備工作。福田區主動靠前服務,由福田街道辦事處牽頭對接深圳市口岸辦,成功申請到福田口岸地鐵口附近的廣場作為活動場地,並妥善協調存儲、用電等現場保障事宜;馬山縣則精選裏當雞、金銀花茶、菌菇乾貨等50余種特色優質農産品,組織當地企業、合作社及景區組團參展。
在推介環節中,馬山縣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局、供銷合作聯社工作人員,各村駐村第一書記及當地農産品企業代表輪番上&,詳細介紹馬山農産品的特色與優勢。
“這場跨越數百公里的展銷活動,並非簡單的賣貨。”活動有關負責人介紹,活動特別邀請深圳農批物流龍頭企業、農業科技企業、食品加工企業及知名旅行社參與,為馬山企業景區與粵港澳大灣區渠道商搭建起“面對面”的對接橋梁。依託粵桂協作機制,福田區以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方式,深挖當地成熟的銷售渠道,推動馬山農産品直供福田區機關、企事業單位。
“政府搭&,企業唱戲”的模式成效顯著。馬山企業在銷售對接活動中摸清了廣東市場需求特點;粵港澳大灣區採購商、消費者認可了馬山農産品的品質優勢。今年以來,馬山縣銷往廣東的農産品金額已超過6000萬元。
品牌建設 原生態農産品獲“圳品”認證
“我們的金銀花茶通過‘圳品’認證後,就算價格高一些,消費者也願意買!”馬山古朗瑤鄉山銀花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潘福勝,手持今年6月剛拿到的“圳品”認證證書,言語間滿是自信。在福田與馬山的協作中,打造農産品品牌、以標準化和高品質打開市場認可度,成為推動消費幫扶的關鍵一步。
走進馬山縣廣西菜根譜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種植基地,現代化氣息撲面而來。農田裏鮮少工人作業,農忙時無人機等智能設備輪番作業,既保證了種植效率,又實現了高産優質。
2023年7月,在粵桂協作機制支持下,該公司與深圳市豐農控股有限公司合作,開啟種植基地數智化升級與高質量標準生産之路。如今,基地種植的菜心和芥藍均通過“圳品”認證,採摘後依託高效冷鏈,10小時內就能端上深圳市民的餐桌。
為讓馬山縣農産品符合廣東市場品質要求,粵桂兩地下了不少功夫。一方面聯合實施科技特派員項目,選派種業、山羊、肉雞等領域專家赴馬山推廣先進種養技術;另一方面引入第三方專業認證機構,為馬山農産品企業提供“圳品”認證全流程指導,從材料準備、現場檢查到産品檢測全程參與,助力企業攻克認證難關。
截至目前,馬山縣已有4家企業的7個産品通過“圳品”認證,擁有“深圳農場”和“供深基地”各1家,黑山羊、裏當雞等系列加工産品也在積極申請“圳品”認證。
讓“好物”變成“好商品”,單靠生産初級農産品遠遠不夠,還需延長産業鏈、提升附加值。福田區將協作從銷售幫扶升級為深度産業培育,累計投入5288萬元共建馬山縣深圳東風食品加工産業園,吸引5家企業入駐,擁有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的食品加工企業,為農産品深加工提供全鏈條支持。
文旅融合 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這大峽谷的風景也太漂亮了!”展銷活動現場,馬山縣水錦順莊旅游景區展示的旖旎風光,讓路過的深圳市民紛紛駐足。水錦順莊擁有長達數十公里的大峽谷,憑藉完善的旅游配套與獨特的休閒體驗,獲評國家4A級旅游景區。
這張名片的背後,離不開粵桂東西部協作的持續賦能。2021年以來,福田區累計投入500萬元粵桂協作資金,為景區建設生態停車場、民俗文化廣場等基礎設施;針對農文旅發展短板,實施“廣西數字農文旅——為村共富鄉村計劃”,併入選深圳市技術工人療休養基地、推廣數字化運營,助力項目村發展數字化農文旅新業態,全面提升景區“軟實力”。
隨着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馬山縣農文旅産業實現“點面突破”,並主動搭建橋梁引進粵港澳大灣區游客。今年暑假,近700人參與的馬山最美“村跑”(古零站)串聯特色打卡點,以“體育+文旅”模式打造獨特體驗,吸引眾多深圳選手參賽;8月,弄拉景區與水錦順莊大峽谷入選廣西休閒農業避暑精品旅游線路,進一步提升了馬山景區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知名度。借助“馬山有福 珍品入灣”展銷活動,馬山各景區還積極對接廣東旅游企業洽談客源互送合作,推動更多游客走進馬山。
如今,粵桂協作已成為激活馬山農文旅産業潛能的關鍵紐帶。數據顯示,2021年以來,馬山獲得粵桂東西部協作財政幫扶資金2.64億元,實施協作項目61個,在福田區的支持下,産業、人才、勞務、消費、農文旅等領域發展速度與質量顯著提升。未來,兩地將繼續深化協作,讓更多粵港澳大灣區市民品味馬山珍饈,讓更多游客體驗馬山風情,讓“馬山有福”的故事在粵桂共贏中續寫新篇。(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陳可夫 通訊員林園、李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