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至21日,第2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廣西南寧舉行。其間,中國—東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東信”)聯席總裁鐘能做客新華網訪談間,介紹中國東信在本屆東博會展示的創新科技成果、推動“AI+”創新應用的優勢、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發展路徑的具體成效。
鐘能介紹,在本屆東博會上,中國東信發布建設老撾國家大模型、構建中國—東盟語料庫、雲上AI、賽斯AI操作系統共四項重點成果。
老撾國家大模型是中國東信聯合10家公司共同開展建設,已於18日正式發布,具有老撾語吐字速度快、模型的評測能力達到國內外領先水平等多個亮點;中國—東盟語料庫涵蓋東盟十國核心語種的50TB原始語料與20T高質量成品語料,覆蓋文本、圖片、視頻、音頻等多模態數據,沉澱了近10萬小時ASR語音及300小時TTS語音資源;雲上AI平台匯集了國內各類型的頭部AI公司,可提供這些公司的産品、主要特性等信息,同時也擁有項目對接和産業合作的功能;賽斯AI操作系統可通過自動的結構化,將企業的原始數據轉化成知識庫訓練AI,幫助企業實現人工智能轉型。
中國東信擁有建設和運營中國—東盟信息港的使命,在政府的支持下,可整合眾多生態合作夥伴,共同開展面向東盟的人工智能合作。同時,公司的研發投入大,將近50%的員工為研發人員。中國東信依託平台和人才優勢,積極推動“AI+”創新應用,助力我國開展面向東盟的人工智能合作。
今年以來,中國東信全面向人工智能轉型,開展“人工智能+場景應用”的融合創新。
在數字政務方面,中國東信建設了自治區綜合辦公平台,該平台升級了智能問答、智能公文寫作等AI能力;承建了北部灣大數據交易中心,在交易中心上實現了AI自動數據匹配。
在産業互聯網方面,中國東信打造了四個産業互聯網平台:建築産業互聯網平台——“華建通”平台,中國東信將AI安全建設以及基於AI的項目測算融入平台;教育産業互聯網平台——“桂教通”平台,覆蓋了全區3.4萬所學校,具備數字化基礎能力及AI備課、AI教學教研等功能;林業産業互聯網平台——“林聯網”平台,可通過無人機的方式自動測繪林地産能,自動生成買賣雙方比較公允的測算體系;商貿通平台利用AI技術,實現跨境電商的物流信息匯聚、裝箱空間設計和集拼等功能。
鐘能説:“這些産業互聯網應用主要服務於廣西當地的市場經濟發展,為數字經濟插上AI的翅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