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至21日,第2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廣西南寧舉行。其間,馬山縣縣長韋佳做客新華網訪談間,介紹馬山縣在面向東盟開展商貿合作,搶抓人工智能發展機遇、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和未來規劃。
韋佳介紹,借助東博會平台,馬山縣自2021年以來累計接待區外客商280多批(次),有效增進了與客商的相互了解和信任;成功簽約項目42個,簽約總投資97.79億元,完成區外境內到位資金26.76億元;從2021年到2024年,進出口額每年平均增長20.9%。
近年來,馬山縣在農業發展等領域與東盟國家開展交流合作,並建立廣西—東盟生物育種研究中心,培育打造面向東盟的種子出口基地。同時,通過“體育+文旅+鄉村振興+縣域經濟”等模式,馬山打造面向東盟的旅游和戶外運動目的地,相繼舉辦了中國—東盟山地馬拉松系列賽、環廣西公路自行車世界巡迴賽(馬山賽段)、中國—東盟自然岩壁攀登挑戰賽等賽事活動,成功向國內外展示了馬山新面貌,提升了知名度、美譽度。
韋佳介紹,當前,馬山縣全力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紮實推進數字鄉村綜合平台建設。
2024年,馬山縣全面升級完善種業大數據應用平台和制種基地數字化管理系統,實現從播種到采收的精準管護;不斷進行制種基地數字化改造,通過配套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測、地面傳感設備,建成了“天空地”一體化的農業觀測網絡,樂平玉米制種示範基地單産提升至鮮苞830公斤,較傳統模式增産16%。
依託人工智能相關技術,馬山縣建成玉米鮮穗種子烘乾廠和智能化加工中心,成品種子發芽率達98%;開發適配移動端的“馬山數智農田”小程序,具備語音交互和離線識別功能,讓基層農技人員和廣大農民在田間地頭也能方便獲取專業且實用的線上指導;平台接入滴滴農機服務體系,並對接農業服務組織,搭建了社會化服務調度平台,為農業生産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務支持。
韋佳介紹,馬山縣未來將從場景深化、産業集聚、開放合作三方面搶抓人工智能發展機遇,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深化特色場景應用,打造AI賦能新模式。聚焦“低空經濟+智慧農業”融合創新,以馬山縣種業科創中心為載體,依託本地玉米、水稻制種産業基礎,深入探索“種業標準地”運營模式,加快馬山縣種業數字氣象服務平台落地應用。
強化産業鏈精準招商,構建良好産業生態。繼續推行“場景應用+産業招商”模式,以現有周鹿無人農場等項目為支點,吸引人工智能、智慧農業、體育文化旅游、低空經濟等領域的上下游企業入駐。
借力東博會平台,深化全方位開放合作。主動對接東盟國家市場需求,推介智慧種業解決方案、低空經濟服務等合作項目,推動與東盟在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數據要素流通等領域的務實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