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指數賦能 專家獻策 共話蠶桑産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9月10日,《新華・河池蠶桑産業發展指數報告(2025)》(簡稱《指數報告》)研討推介會在京舉行。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高校及農業農村部貿促中心、國家廣告研究院等單位專家參會。會上,項目負責人匯報了《指數報告》的核心內容,專家經討論後一致同意指數通過評審,並就指標設計、權重設置等提出專業建議。
廣西河池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是蠶桑生産黃金區,蠶桑産業是當地鄉村振興的關鍵産業與絲綢文明的傳承載體。近年該市緊抓“東桑西移”“東絲西移”“東綢西移”機遇,以打造千億桑蠶繭絲綢産業集群為目標,通過“強鏈補鏈延鏈”推動産業升級,桑園面積、蠶繭産量連續20年、繭絲加工能力連續15年居全國地級市首位。2024年,河池桑蠶繭絲綢産業産值達到185.51億元。
《指數報告》由中國經濟信息社與廣西河池市人民政府聯合編制。報告以紮實理論為支撐,從産業投入、産業效益、産業創新、産業影響四大維度系統評價了河池蠶桑産業發展成效,全方位呈現該産業從前期投入到産出成果、從當下發展活力到未來發展潛力的圖景,為把握河池蠶桑産業發展脈絡、明晰前行路徑提供有力支撐。專家普遍認為,報告思路清晰、體系完整、計算方法嚴謹,兼具可行性與實用性,不僅能梳理發展亮點、找出現存問題、提出改善建議,也能為政策制定提供依據,對鄉村振興及産業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應用價值。

圖為《新華・河池蠶桑産業發展指數報告(2025)》研討推介會現場
與會專家圍繞指數優化建言。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副院長郭林文建議,增設“企業營業收入”“納稅”指標,直觀反映産業經濟效益;農業農村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區域貿易處副處長韓嘯指出,將“重點企業數量”指標調整為“前十大龍頭企業産值比重”,展現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國家廣告研究院研究員王力&&,補充“企業自主投入”及“設計創新”相關指標,提升指數體系的全面性;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翟雪玲認為,可增設“工業企業利潤”指標,並將“蠶繭全生命周期生産標準”“生絲生産標準”“標準化桑園建設標準”等標準制定內容納入指標,凸顯河池在標準引領方面的優勢。
北京工商大學教授、品牌傳播研究中心主任羅子明建議,結合目標導向與應用場景,區分指標“正負向”屬性;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司偉強調,明晰指數定位,探索高頻發布及企業層面指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統計學院院長劉立新建議,加強數據管理,為指數長期可持續運行提供保障。
河池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曹崇俊指出,河池雖擁有原材料優勢,但存在産業鏈條偏短、深加工能力弱、附加值低、産品缺乏競爭力、産業鏈整合力不強、勞動力短缺等問題。未來,將持續推進“補鏈延鏈”、桑園改造、AI賦能,深挖絲綢文化價值,建立全國蠶桑産業期貨現貨交易中心,切實提升河池蠶桑産業話語權。
下一步,項目組將根據專家建議完善《指數報告》,並於年底前擇機發布。中國經濟信息社將持續發揮指數研發的強大優勢,釋放數據洞察價值,助力河池蠶桑産業高質量發展。(周曉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