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寧9月10電(覃靜、黃唯一)8日,廣西大學“行走的思政課”鄉村振興調研隊走進隆安縣的火龍果基地,聚焦火龍果産業發展的鮮活實踐,在田間地頭感悟鄉村全面振興的強勁脈動。

調研隊走進火龍果種植基地。唐興 攝
調研隊深入廣西金福農業有限公司火龍果種植基地,實地解碼民營企業以産業振興激活鄉村發展全局的密碼。該公司立足本地特色資源,深耕優勢産業,創新探索出“五金”帶農益農模式——農民通過土地流轉獲租金、基地務工得薪金、反包管理拿酬金、超産分成領獎金、村企合作享股金;同時以“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為紐帶,實現了企業發展、農戶增收、村集體壯大的“三方共贏”。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計帶動1萬多戶、4萬多人受益,助力35個村(社區)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並實現穩定收益。曾經的普通鄉村,如今借特色産業東風煥發蓬勃生機,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增收,幸福感與獲得感穩步提升。

調研隊聽取金福農業負責人現場介紹。
鄉村振興,産業為要。隆安縣丁當鎮人大主席黃安福説:“一顆小火龍果,串起一條富民鏈。我們努力把特色小産業做成富民大文章。”

連片的火龍果基地。 金福農業 供圖
“將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緊密結合,把課堂搬到鄉村振興的第一線,讓我們在親身實踐中真切感受到政策的溫度,汲取到奮進的力量。”隊員石銥婧説。
【糾錯】 【責任編輯:陳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