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德良村種植黃筍,製作成筍幹售賣已有多年,當地民間有“無筍不成宴”的説法。每年8月中旬,村民便把採摘來的黃筍熬煮、切片,搶抓晴好天氣晾曬,製成極具本地特色的黃筍幹。
恭城竹筍産業的發展得益於當地獨特的生態優勢。據了解,恭城森林覆蓋率超過80%,其中竹林約為6.7萬畝,全年鮮筍産量約為1530噸。

在嘉會鎮西南村的筍幹加工廠裏,工人們在如火如荼地製作筍幹。他們將當天收購來的鮮筍清洗、放入蒸鍋蒸煮、再撈出切開平鋪放入烤房,機械製作省時又省力。“黃筍經過自然曬乾需要2至3天,遇到下雨天還會嚴重影響品質;烤房烘乾只需24小時,而且品質得到更高的保障。”工廠負責人劉承富説,“因為收購當地的黃筍品質高、工藝有保障,出産的筍幹口感好,客戶黏性較高,産品銷往山東、雲南、廣東、浙江等地。今年已經收購了10萬多斤鮮筍,産出筍幹1萬多斤。”(李茂香 石巧)
【糾錯】 【責任編輯:牙舉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