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一封越洋家書的回信 ——寫給飛虎隊飛行員小霍華德·林肯·克裏普納的母親-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政務信息推廣 > 正文
2025 09/09 10:51:04
來源:柳州日報

給一封越洋家書的回信 ——寫給飛虎隊飛行員小霍華德·林肯·克裏普納的母親

字體:

  原標題:給一封越洋家書的回信 ——寫給飛虎隊飛行員小霍華德·林肯·克裏普納的母親

  “親愛的兒子,我祈禱着寫下這封信,但願它抵達中國時,你還在人世或已踏上歸途……”

  尊敬的埃瑟爾·克裏普納夫人,您在1943年9月9日寫給您的兒子——飛虎隊飛行員小霍華德·林肯·克裏普納上尉的這封家書,被原封不動地退回了。信封上的一行字“收件人已陣亡”,冷冰冰地將您所有的希望擊碎。

  2004年,中國柳州記者黃希翎和美國學者盧百可組成的“共享光榮”尋訪小組找到這封家書,並找到了霍華德當年的墜機地點,將您兒子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犧牲的故事還原。今年9月7日,飛虎隊常設展覽在柳州開展,您的孫女傑妮來到柳州參加活動,她想寫一封回信將她在這裡的見聞告訴您:中國人民對您兒子的敬仰和緬懷從未改變,中美兩國人民因飛虎隊結下的友誼歷久彌新。

霍華德的母親埃瑟爾·克裏普納。

  

“親愛的兒子,我祈禱着寫下這封信,但願它抵達中國時,你還在人世或已踏上歸途……”

  “他們把美國飛行員視為英雄”

  克裏普納夫人,霍華德的樣子,一定深深印在您的腦海中。照片中的霍華德,一頭金髮有些捲曲,髮際線有些後移,個子雖不高,身材卻足夠壯實,笑起來非常具有親和力,好像永遠沒什麼事會讓他煩惱。

霍華德在鯊魚涂裝的戰鬥機前留影。

  霍華德成績優異,高中畢業後進入華盛頓大學學習。假如他沒有參戰,您家裏將增添一名品學兼優的大學生。然而霍華德突然宣布:他決定棄筆從戎,進入飛行學校,成為一名陸軍飛行員。隨後,這個充滿正義感的青年來到中國,參加援華抗日戰爭。

  霍華德隸屬於陳納德將軍指揮的第14航空隊第23戰鬥機大隊第76中隊。從1941年到1945年,美軍航空兵先後以志願航空隊、駐華航空特遣隊、第14航空隊、中美空軍混合聯隊等形式參加了中國抗日戰爭。這些不同階段的美軍航空兵組織被統稱為“飛虎隊”。

霍華德(後排右二)與戰友在鯊魚涂裝的戰鬥機前合影。

  您是否擔心,您22歲的兒子在異國他鄉該如何面對殘酷的戰爭?事實上,他一直保持着樂觀開朗的個性。戰友吉姆·杜馬斯説,他與霍華德初次見面是在1942年7月,霍華德到桂林航空基地向第76中隊報到。他們一見如故,因為霍華德總是滿臉笑意、待人親切,中隊裏所有人都很喜歡他。他的室友羅姆尼·馬斯特斯成為他的摯友,他們並肩作戰時,羅姆尼目睹了他擊落第一架飛機,對他滿心敬佩。羅姆尼説,霍華德熱愛飛行,曾多次深入敵後執行重要的遠程偵察任務,還承擔了部分維修工作。他們常常一起親手維修飛機,就像最優秀的機械師一樣投入。

  然而,戰爭的陰影從未遠離。1943年夏季,華中大地硝煙四起,霍華德頻頻飛到衡陽、零陵、桂林等地執行任務,每一次都危機重重。那年7月,霍華德所在的第76中隊進駐柳州機場。

  夫人,霍華德英勇無畏,捷報不斷傳回美國。一次,他駕駛的戰鬥機被敵人擊中,他沉着冷靜,將飛機迫降在河中沙洲,自己只受了點輕傷。附近的中國村民冒着被敵人發現的風險收留他、照顧他。第二天,村民一路護送他到火車站,以便他能趕上火車返回基地。離開時,村裏的孩子們燃放鞭炮為他送行,祝賀他順利歸隊。他對這些救助過他的中國百姓充滿了感激。他自豪地寫信告訴自己心愛的姑娘米莉安:“在這裡,美國飛行員被中國人視為英雄,倍受尊敬,他們願不惜一切代價保護我們!”

  “再沒有比失去他更令人悲傷的了”

  夫人,霍華德是如此牽掛你們,還悄悄攢足了妹妹的學費寄回家中。他説,這一點微不足道的心意,就算是報答父母為他所做的一切吧!可他沒想到,訣別來得如此突然。

霍華德的父母。

  1943年8月27日上午,霍華德所在的中隊長空出擊,前往漢口轟炸日軍船隊。任務完成後,在回程途中,他們在洞庭湖區附近發現了日軍運輸卡車隊,用盡彈藥重創日軍後返航。為繼續摧毀那些日軍運輸卡車,霍華德與戰友再次挂彈升空。誰知,這一次日軍早有防備,他們不幸掉入敵人精心佈置的火力網。激戰中,霍華德駕駛的P-40戰鬥機撞向山體,且由於飛行高度較低,沒有迫降和跳傘生還的可能。

  夫人,您一定忘不了,您收到的第一封電報説霍華德在行動中失蹤,第二封電報確認他已犧牲。這簡短的文字,並未給出更多的信息,飛機墜落在哪、發生了什麼……您如何能接受?哪怕有一絲希望您都想抓住!於是您寫下一封信寄到中國,希望它能替您找到兒子還活着的蛛絲馬跡,並想盡一切辦法找人打探消息。後來,霍華德的戰友給你們夫婦寫信,告知當時的情況,可你們始終存着一份念想:也許他只是被俘虜了,也許過段時間他就會回來……這份念想一直深埋在全家人心底,直到您和丈夫去世,您女兒才在您的墓碑上加刻上霍華德的名字。

  和你們一樣深感遺憾的,還有整個第76中隊。“再沒有比失去他更令人悲傷的了。”戰友吉姆·杜馬斯説。指揮官羅伯特·卡斯特洛則在記憶中反復描摹那一戰的場景,以至於數年後,在寫給你們的信中,他還能清晰地描繪出那一帶的地圖,並在霍華德墜機處標記了一個“×”。60多年後,黃希翎和盧百可就是借助這張手繪地圖,找到了霍華德當時的墜機地點。

  霍華德犧牲的消息傳回美國,您的小兒子艾弗萊特決定繼承哥哥遺志,成為一名轟炸機飛行員,參加援華抗日作戰。您已經失去了一個兒子,又把另一個兒子送上戰場,這是怎樣的信念與勇氣!艾弗萊特也沒有辜負您的期望,曾多次駕機轟炸漢口、上海的日軍基地,用行動逼迫日本投降。

  “人們至今仍然緬懷和感激他”

  2002年,歷史的迴響將中國記者帶到美國。應美國第14航空隊“飛虎”協會和中緬印老兵協會的邀請,原柳州電視台記者黃希翎、原柳州日報社記者孫紅、美國學者盧百可組建“共享光榮”尋訪小組,採訪飛虎隊老兵,收集抗戰記憶。

黃希翎、孫紅和盧百可在美國與飛虎隊員親屬合影。

  夫人,您或許好奇,為何中國記者會不遠萬里、不計報酬地尋訪那些飛虎隊老兵?黃希翎説,因為老兵們的生命在逐漸凋零,他們要在老兵還在世的時候用鏡頭記錄下口述資料,搶救這段日漸蒙塵的歷史。這段尋訪之旅,也讓您的孫女、艾弗萊特的女兒傑妮,與他們結下了情誼。

  2003年,傑妮通過老兵協會&&上盧百可和黃希翎,將伯父霍華德的失蹤報告、飛行記錄和戰友的信件等資料交給他們,託付他們尋找霍華德當年的墜機地點。傑妮説,她希望為父親、為整個家族尋找一個確切的答案。

  2004年12月,黃希翎與盧百可裹着厚衣,進入湖南省岳陽市臨湘市的大山,開始了時隔60多年的尋蹤。他們在山裏連續尋找了5天,發生墜機事件的地點不止一處,但都不符合霍華德的墜機記錄。寒冬臘月,大家精疲力竭,一度想要放棄。後來,他們從卡斯特洛的手繪地圖中發現新線索,決定從原來的位置再往南走9公里,打探墜毀飛機的消息。“到了那裏下車一問,路邊剛好有一位老人家知道這件事。他指着一座山説,就在那個方向。”盧百可説。

  在老人的指引下,黃希翎和盧百可來到大嶺村走訪,找到了村民杜先其和趙遠德,他們都是當年墜機事件的目擊者,講述的細節與霍華德那次墜機完全吻合。村民趙香林還在墜機地點撿到了一把螺絲刀。後來,趙香林及其後人將這把珍藏了60多年的螺絲刀贈送給傑妮,傑妮將它帶回美國,發現它仍與P-40上的蓋板嚴絲合縫。

  夫人,您珍視的兒子霍華德,也是中國百姓一直銘記的朋友。2005年2月,傑妮來到大嶺村,當地群眾按照當地風俗,在墜機地點為霍華德舉辦了葬禮和追思活動。嗩吶聲聲,青煙嫋嫋,寄託哀思,告慰英魂。人們不曾忘記那些千千萬萬如霍華德一般,無私幫助中國人民抗擊日本法西斯的正義之士。

  這一點,您的孫女傑妮深有感觸。她含着淚説:“這是一段難忘的旅程,當地村民表達了極高的敬意,傾盡心力為我們家操辦葬禮,紀念我伯父,致敬我們家作出的犧牲。這讓我深受感動,也十分感激。”傑妮將大嶺村的見聞帶回家,告訴因身體原因不能前去的父親艾弗萊特,這讓他倍感欣慰。“得知當地還有人記得那次墜機,人們至今仍然緬懷和感激霍華德,這對他來説意義重大。”傑妮説。

  “他的英勇戰鬥對保護中國人民起到重要作用”

  夫人,霍華德的故事,成為開啟中美兩國人民友誼之門的一把鑰匙。20多年來,盧百可、黃希翎等人一直接力尋訪。在美國,他們的足跡遍佈23個州,尋訪了200多名援華抗戰老兵及其家屬;在中國,他們深入廣西、湖南、貴州、雲南、江西的崇山峻嶺艱難跋涉,採訪了近100名親歷者、見證者,奮力搶救那段不應被遺忘的歷史。

  因為霍華德,傑妮與黃希翎兩個家庭跨越文化和語言的障礙,從此“不是親人,勝似親人”。黃希翎和盧百可在美國採訪時,傑妮不僅讓他們住到自己家裏,還特意買了導航儀,開車和他們一起去加利福尼亞州、亞利桑那州等地採訪飛虎隊老兵。而黃希翎則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緬懷霍華德,連續多年春節,他都攜家人驅車前往湖南省臨湘市祭拜霍華德。

9月7日,傑妮在參觀柳州市軍事博物園時找到伯父的戰友卡斯特洛寫的信。全媒體記者 謝耘 攝(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為受訪者供圖)

  夫人,時光雖逝,情誼卻如同美酒越發香醇。2024年,傑妮和家人來到柳州,將中國人民贈予飛虎隊員的龍紋花瓶與一批珍貴史料一同捐贈給柳州。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9月7日,飛虎隊常設展覽在柳州市軍事博物園開展,您的孫女傑妮再次捐贈了一批珍貴的文物,其中包含霍華德收藏的一些物品。傑妮説,如果能在今天給您寫一封信,她希望告訴您,您兒子霍華德的犧牲成就了崇高的事業,他的英勇戰鬥對保護中國人民起到重要作用。他是真正的英雄,人們將永遠銘記他,您應該為此感到自豪。

  夫人,您失去愛子的錐心之痛,千千萬萬個在抗日戰爭中失去親人的中國家庭都感同身受。中美兩國人民同仇敵愾,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和平與正義,在今天顯得彌足珍貴。

  夫人,請您微笑吧,因為您的家人已經把霍華德埋骨的中國當作第二故鄉,和柳州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請您安息吧,因為您兒子用生命換來的和平與正義,如今有更多人共同守護!

  請您寬慰吧,因為承載兩國人民共同記憶的飛虎隊精神,將永遠延續下去,代代相傳!

【糾錯】 【責任編輯: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