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區:田園織錦展新卷 智慧深耕富農家-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政務信息推廣 > 正文
2025 09/08 19:57:07
來源:柳江區融媒體中心

柳江區:田園織錦展新卷 智慧深耕富農家

字體:

  今年以來,廣西柳州市柳江區農林産業工作專班以精準招商聚動能、科技賦能“智”升級、良田建設強根基為“三大抓手”,推動農業提質增效,為鄉村振興注入澎湃動力。

  築巢引鳳 産業聚鏈成勢

  金秋九月,柳江大地項目建設熱潮涌動,多個施工現場塔吊林立、機器轟鳴,工人們搶抓進度,幹勁十足;標準化廠房拔地而起,智能化設備安裝正酣,投産在即……

  “招商團隊4次出征,對接16家目標企業,落地7個重大項目。核心是精準匹配需求和全周期服務,而非單純依賴政策優惠。”柳江區農林産業專班副組長廖慶甫點明關鍵。專班錨定“一鎮一業、八個萬畝”産業布局,帶着規劃圖、地塊圖、企業名錄主動出擊,精準對接廣東、山東、湖南、浙江等地的設施農業、精深加工及冷鏈物流龍頭企業。聚焦産業升級與高質量發展目標,“招商之旅”成果斐然,項目總投資額48.65億元,涵蓋智能設施漁業、數字肉牛養殖等前沿領域。

  項目“引得進”,更要“落得下、發展好”。柳江區創新推行招商引資“母親式”服務,為項目從簽約到投産全程保障護航。全區已儲備設施農業用地126宗、1.5萬餘畝,農林産業專班下沉一線,協調破解用地、用工、用能等難題。目前,7個引進項目中已有5個開工建設。其中投資38.9億元、佔地1600畝的廣西華芯數智AI設施漁業示範基地已破土動工,海大集團現代漁業産業園等重點項目形成實質投資,産業集聚效應加速顯現。

  築智慧引領 農業提質增效

  在廣西華芯數智AI設施漁業示範基地,養殖主管韋喜辦的手機實時接收來自魚池的預警:“水中pH值偏低,請立即處理。”基地依託智能監測與五級過濾系統,對水質、水溫及魚類生長進行全天候監控,異常時可自動調節或提示人工干預。“相比傳統養殖,AI模式顯著節省人力、降低損耗、縮短周期。”韋喜辦介紹。目前,基地12萬尾優質魚苗長勢喜人,預計10月中旬上市。未來五年,基地計劃擴展至萬畝規模,打造現代循環水漁業集群,實現“村村有魚”。

廣西華芯數智AI設施漁業示範基地。

  智慧實踐同樣在肉牛養殖領域開花結果。柳州鑫麥穗智慧肉牛場引入數字化可溯源平台,實時採集每頭牛的進食、運動與健康數據,實現從飼喂到出欄的全鏈條精細化管理。“我們創新推行‘代養+寄養’模式,助力農戶‘零風險’參與。”公司董事長譚冬梅説,“未來十年,計劃培訓2000名農戶掌握智慧養殖技術,切實將‘技術紅利’轉化為‘收入紅利’。”

  農林産業專班緊扣柳江資源稟賦與整體規劃,大力推動智慧養殖、人工智能等新模式落地,通過引入智能設備與AI技術,有效提升農業科技含量,驅動畜牧業、漁業向規模化、智能化升級,為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提供強勁引擎。

  藏糧於技 沃野孕育希望

  走進成團鎮裏灣村,新修的灌溉渠與硬化機耕路交織成網,勾勒出“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的現代農業圖景。“以前灌溉難、運輸難,現在農用車直達地頭,每畝耕作成本省60多元,産量也提高了。”村民熊金庫的感慨道。

  柳江區系統推進田塊整治、灌溉排水、田間道路和地力提升等綜合改造,顯著增強農田綜合生産能力。同時,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創新實施“政府統籌+項目帶動+就近就業”模式,打造“項目化施工、本地化用工、技能化培訓”閉環體系。截至目前,累計吸納本地農民務工1650人次,帶動增收2896萬元,人均增收17550元,實現項目建設與農民增收雙贏。

  柳江區農業農村局農田股工作人員肖穎穎介紹,2025年度柳江區規劃建設高標準農田2.65萬畝,其中新增1.32萬畝,改造提升1.33萬畝。2019至2025年度,全區共立項55個項目,建設面積20.1萬畝,修建溝渠超546公里,硬化機耕路339公里,覆蓋8個鎮64個行政村;建設質量與工程進度得到國務院領導的充分肯定,為保障柳江區糧食安全築牢堅實根基。

  未來,柳江區將繼續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産業融合為路徑、農民增收為核心,持續夯實鄉村振興産業基礎,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奮力譜寫農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梁旎旎)

【糾錯】 【責任編輯: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