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西欽州市欽南區萬畝黃金百香果基地裏,金黃圓潤的“欽果9號”黃金百香果挂滿枝頭。這個由廣西自主培育的新品種,憑藉純甜口感、科技賦能的全産業鏈布局,以及“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創新模式,幾年時間將一個區域性小品種發展成廣西大産業,成為撬動當地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柱,也真正實現“一株種苗激活一個産業”。

黃金百香果種植基地。黃雪嵐 攝

黃金百香果挂滿枝頭。符良 攝
從“酸果果”到“甜蜜果”的蛻變
傳統百香果偏酸的口感,制約着産業發展。2017年,廣西農科院科研團隊與欽賜農業聯合,在欽南區沙埠鎮開啟新品種的培育。通過上千次雜交試驗,終於攻克口感難題,培育出兼具“蜂蜜味+芭樂味”的純甜品種——“欽果9號”,無需加糖即可鮮食,徹底打破傳統品種的局限。
“今年種了350畝,從種苗到管理全程按統一標準來,品質穩得很。”在欽南區犀牛腳鎮隆輝百香果基地,負責人蘇輝鑒展示着挂滿枝頭的果實,今年産量預計同比增長超30%,收購價達12—16元/公斤,産品供不應求。自7月上市以來,北京、上海等城市採購商紛至沓來,廣州客商封先生讚嘆其“顏值口感雙在線”。
這一突破背後是科研實力的支撐。秉承“好苗才能出好果”,廣西農科院通過抗病毒基因篩選和脫毒技術,使種苗成活率從60%提升至92%,並建立無病毒種苗體系,從源頭保障産業根基,年供應優質種苗超1000萬株,銷往雲南、貴州、海南等地。目前,“欽果9號”已正式獲得農業農村部授予植物新品種權,該品種不僅甜度高、適種範圍廣、穩産高産,且抗病毒能力強。每年可多次開花挂果,畝産可達1500—2500公斤。
從田間到舌尖的智慧鏈條
在欽南區臨港工業園的AI智能分選倉內,先進的AI智能分選設備高速運轉,每分鐘650顆百香果通過“CT掃描”和“人臉識別”,借助AI算力精準檢測百香果糖度、外觀、重量等指標,自動完成標準化分級,將百香果細分為精特大果、精大果等多個等級。“分級讓百香果價值最大化,一級果品相佳、品質優,送進高端市場,二級果以親民價供大眾選購,精準匹配不同需求。”分選倉負責人鄧福斌介紹,這裡有來自廣西各地的百香果,高峰期日處理量達10萬公斤。
種植端同樣充滿科技含量。沙埠鎮育苗基地通過溫濕度傳感器、自動淋水車等設備,構建出“智慧種苗管理系統”。在那思鎮定蒙村,70畝示範園採用水肥一體化系統,每畝節水30%、節肥40%,畝産突破2000公斤。平棚垂簾式栽培技術使單株年産量提升至80斤,是傳統品種的3倍。欽州的百香果種苗供應全國50%的市場需求。
從田間到餐桌的價值重構
産業蓬勃發展,離不開體系化支撐。欽州構建起“育繁推+産加銷”的完整産業鏈。在加工端,康之味公司開發的百香果氣泡水年銷量突破500萬瓶,益果園的果脯生産線將果殼利用率從10%提升至90%。在銷售端,欽州百香果産品覆蓋全國300多個城市,“欽果9號”黃金百香果在淘寶、京東等電商平台銷售長期位居前位。2025年上半年線上銷售額同比增長120%。
産業升級帶來顯著效益。沙埠鎮通過“集體經濟+産業”模式,15個村集體入股産業園,年增收超80萬元。定蒙村70畝示範園帶動200多戶村民種植,戶均年增收3萬元。這種模式複製到雲南江城、貴州黔東南等地,成為鄉村振興典範。
從“中國甜”到“世界果”的跨越
站在産業升級的新起點,欽州計劃投資5億元建設百香果研究院,開展抗病基因編輯、功能性成分提取等前沿研究;在犀牛腳鎮打造“百香果主題公園”,開發採摘體驗、科普研學等業態,2025年馬拉松賽事將其作為特色補給,吸引2萬跑者體驗“欽州味道”;通過RCEP協定開拓東南亞市場,首批出口泰國的50噸“欽果9號”實現零關稅通關。
從沙埠鎮的試驗田到全國30萬畝果園,從區域性特産到全國暢銷的“中國甜”,“欽果9號”用幾年時間完成了從品種創新到産業的蛻變,探索出了一條“小水果、大産業”的鄉村振興新路徑。(劉光琳 易祚平 譚正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