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區建成北斗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389座 全區範圍實現厘米級高精度定位
8月20日,記者從廣西自然資源信息中心獲悉,在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協調下,廣西分層次多渠道謀劃北斗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建設,自“十四五”初期的141座增加到2025年8月的389座,基站間距縮短至20—30公里,在全區範圍內實現厘米級高精度定位,定位平均時長從90秒緊縮至10秒內,定位精度及服務可靠性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據廣西自然資源信息中心介紹,廣西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是我區基於國産北斗的現代測繪基準的重要基礎設施。截至2025年8月,廣西爭取國家級高標準站13座,聯動廣東、湖南、貴州和雲南等周邊鄰省站點37座,共享電網、地震、交通等行業基準站145座。最終完成設施優化復用254座,節約新基建建設資金超過9000萬元。
目前,廣西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已實現設備北斗化,終端用戶接收到的平均衛星數目從30顆提升到50多顆,其中北斗衛星25顆。廣西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除了為社會大眾提供基礎的實時厘米級、亞米級和事後毫米級的高精度位置服務外,還集成了北斗+廣播、北斗+地災、航道+北斗、地震+北斗、氣象+北斗、無人機+北斗等多種創新性跨界技術和實景應用。
作為推動廣西北斗産業發展的新質生産力之一,廣西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廣泛服務於自然資源管理、地震、水利、交通、農業等30多個行業和全區測繪地理信息企事業單位,為我區數字城市建設、軍民交融開展、應急管理等提供了基礎保障。(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唐廣生 通訊員施波)
【糾錯】 【責任編輯:牙舉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