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顯微鏡下“穿針引線” 外科醫師用巧手為患者撫平傷痛-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正文
2025 08/19 18:42:51
來源:新華網

在顯微鏡下“穿針引線” 外科醫師用巧手為患者撫平傷痛

字體:

  2025年8月19日是第八個中國醫師節,今年的主題是“德馨於行,技精於勤”。讓我們一起走進南寧市第二人民醫院創傷手外科,聽聽外科醫師的故事。

  在手術室裏,南寧市第二人民醫院創傷手外科主任張波正俯身於顯微鏡前,手持比髮絲還細的縫合針,在放大十幾倍的視野中縫合血管與神經。從事創傷手外科26年,張波用他靈巧的雙手,已經讓上千例斷指斷肢患者重獲生活希望。

南寧市第二人民醫院創傷手外科主任張波(右一)憑藉精湛的技術贏得了廣大患者的信賴。南寧市第二人民醫院 供圖

  手術&上,外科醫生的手上“功夫”非常重要。“業精於勤而荒於嬉,手外科手術就要多動手、勤實踐。”張波説,一名手外科醫生從練習到真正做手術起碼要經過6年時間,年輕醫生想要快速成長起來,多年的練習是必走的一條路。

  為了練就一雙“巧手”,外科醫生幾乎每天都要想盡辦法苦練專業技能。“現在我只要有時間都會做訓練,從鏡下縫紗布、縫2毫米膠管、練習打結,再到用雞翅血管、鼠尾動脈模擬人的血管進行練習。為了找到手感、練穩定,有時候甚至會在鏡下練3-5個小時。”南寧市第二人民醫院創傷手外科主治醫師黎章枝説。

南寧市第二人民醫院選手黎章枝(右一)在“中國技協·超級顯微外科血管吻合技能大賽”中展示深厚功底和精湛技術。南寧市第二人民醫院 供圖

  外科醫生的成長,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從台下助手到主刀醫師,要經過無數次反反復復地練習。“第一次主刀的時候,最簡單的一個單截斷手術,就做了將近4個小時,現在熟練了可以2個小時做完。”黎章枝仍清晰記得自己第一次主刀的經歷,正是通過一次次磨礪,讓他快速成長為科室的骨幹力量。(舒楠)

【糾錯】 【責任編輯: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