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當前經濟環境與精準監管要求,稅務合規是企業穩定前行、持續發展的關鍵。南寧市稅務部門聚焦企業財稅管理的痛點難點,從源頭規範票據管理、精準適用優惠政策到內控數字化轉型,引導廣大經營主體合規經營、依法納稅。
把好發票管理“入賬關”
在食品加工行業,原材料種類繁雜,同一原料可能用於出口免稅、內銷應稅、研發領用等不同場景,如何紮緊發票管理“入賬關”,是企業合規經營的關鍵課題。
隆安一家食品工業有限公司以加工和出口生薑及生薑製品為主,兼營香料、養生膏滋及螺螄粉配料包等産品,其原材料發票涉及增值稅專用發票、普通發票、農産品收購發票等多種票據類型。
為幫助出口企業合規享受各類稅費優惠政策,隆安縣稅務局輔導企業建立免稅與應稅項目進項稅額分類&賬,在財務核算中單獨標識出口業務相關採購憑證,防範出口業務的涉稅風險,引導企業走好合規經營道路。
“目前原材料發票情況對企業財務管理來説雖然複雜,但在稅務局的指導下,我們一直嚴格按照用途劃分進項稅額。”公司辦稅人汪女士介紹,在發票校驗環節,公司會核對供應商名稱、開票內容與合同及實物是否一致,並在發票抵扣環節分開核算出口免稅貨物和出口免抵退稅貨物對應的進項稅額。同時,要求研發部門領用生産材料時,必須填寫研發項目領料單明確用途。
把好稅惠政策“適用關”
在國家“雙碳”戰略縱深推進的背景下,一家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立足廣西區位優勢,在北部灣經濟區布局多個清潔能源項目,形成了水力與光伏互補的發電體系。在2023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中,該公司申報了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
南寧市青秀區稅務局在對西部大開發稅收政策適用性核查中發現,該公司雖屬於《西部地區鼓勵類産業目錄》中的“清潔能源發電”範疇,但其實際經營中存在主營業務收入佔比不足和業務歸集口徑偏差等問題,未達到享受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條件。
面對這一涉稅風險點,南寧市青秀區稅務局對企業開展政策輔導,詳細解釋企業不符合優惠條件的原因,厘清收入歸集口徑。在稅務部門指導下,公司及時對2023年度企業所得稅申報表進行了更正,確保了申報準確、合規。
把好財稅管理“內控關”
良好的財稅管理能力是企業穩定經營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作為賓陽縣絲綢行業的代表性企業,賓陽縣一家有限公司通過數字化轉型有效破解了長期困擾行業的財稅管理難題,實現財稅管理從“人控”到“數控”的跨越。
公司引入先進的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推動生産製造、業務流程與財務管理深度融合。“現在生産部門的數據能夠實時同步至財務系統,財務部門能依據準確數據及時完成成本核算、費用分攤和稅務申報,成本核算周期從10天縮短至3天,手工統計誤差從8%降至0.5%。”公司財務負責人介紹,“系統還可自動根據蠶繭收購的品種、單價、數量生成規範發票數據,關聯進項稅額抵扣&賬,解決了收購發票管理問題。”
在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南寧市稅務部門不斷探索促進企業財稅合規管理的服務模式。賓陽縣稅務局根據蠶絲企業行業特性,通過稅企微信群、“稅費輔導周三見”等渠道深入解讀行業政策要點、發票管理規範等稅費熱點難點,發揮稅收大數據的作用,實時掃描企業涉稅風險點,幫助企業及時自查自糾,規避不必要風險。(韋婉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