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綠色低碳,韌性生長!廣西藤縣陶瓷産業“逆風奔跑”
7月,廣西藤縣國際陶瓷交易中心進駐商家的瓷磚銷售勢頭正旺。今年以來,蒙娜麗莎QD瓷磚、宏宇陶瓷、金舵瓷磚等品牌銷售展廳總接待客戶量超萬人次。近年來,面對市場需求波動等行業多重壓力,被業界譽為“南國新陶都”的廣西梧州市藤縣陶瓷産業園,依託藤縣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以高端、智能、綠色化轉型升級為抓手,不斷降低萬元增加值能耗,創建陶瓷産業綜合效益指標體系,促進企業提質增效,拓展産業生存空間。
賦綠礦山,開發和修復並行
2009年,藤縣建設陶瓷産業園,拉開了藤縣陶瓷産業的發展序幕。2021年至2024年,藤縣陶瓷産業綜合産值連續突破百億元;2024年藤縣陶瓷磚年産能達4.22億平方米,産能規模躍居全國縣域産區的第五位、全區第一位,陶瓷磚産能佔全區47%。藤縣已成為過去十年間發展最穩健的建陶主産區。
藤縣陶瓷産業歷史悠久。早在唐宋時期,藤縣就有陶瓷生産活動,獲國務院公布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藤縣中和村的中和窯址便是重要見證。中和窯出土的國家一級文物青白瓷葵瓣碗現正在藤縣博物館展出,訴説着藤縣陶瓷文化的悠遠余韻。藤縣高嶺土資源豐富,已探明儲量約6.7億噸,可供園區所有陶瓷生産線連續使用150年以上。
陶瓷産業園生産原料部分採自藤縣塘步鎮白鳩咀一帶礦區,由於二十世紀90年代長期粗放開採且未採取有效治理措施,礦區存在嚴重的地質災害和安全隱患,土地資源和地形地貌也遭到了破壞。針對礦山開採亂象,藤縣推行“誰開發、誰治理,誰修復、誰提升”和“邊開採、邊治理、邊修復”的開發和修復並行機制。
“藤縣白鳩咀廢棄礦山綜合整治工程實施後,一改岩土裸露、地形破碎、濁水橫流、四處垮塌的礦區景觀,項目區地形變為規整、協調的平地和&階,原本裸露的地表正在修復為林地、園地和耕地,生態效益顯而易見。”藤縣自然資源局局長周戰説。
截至目前,藤縣累計投入資金約1.3億元用於綠色礦山建設和礦山修復,礦山裸露表面積大幅縮減73%,除了礦山道路和開採面積以外基本做到能綠盡綠。建成綠色礦山13座,佔全市綠色礦山34%,其中自治區級綠色礦山8座,市級綠色礦山5座。
過程防控,紮實推進清潔生産
保障陶瓷行業的綠色運行,企業清潔生産是關鍵。為着力破解陶瓷企業“兩高”問題,藤縣陶瓷園區在企業入園、産品生産等環節進行清潔審查,形成綠色産業鏈閉環。藤縣陶瓷産業由“高耗能、高排放”逐漸轉向“綠色製造”。
藤縣實行企業入園環保准入機制和評估機制,對入園企業從行業准入、環境准入、排污量核算等方面進行環保綜合評估,並進行清潔審核否決制,確保企業在入駐之前符合清潔生産要求,並加速落戶。推行“環保管家”服務模式,為企業提供監測、監理、環保設施建設運營、污染治理等一體化方案,避免企業因環保問題導致停産風險。
藤縣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工作人員&&,在2022年列入全國首批清潔生産審核創新試點後,藤縣陶瓷産業園積極構建高效、專業的組織推進體系,探索審核模式,形成分層分級分類指標體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實現對入園企業快速整體審核。2024年,陶瓷園區清潔生産審核試點項目順利通過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評估驗收。
同時,藤縣主動轉變傳統陶瓷産業粗放式增長模式,推行技改升級促進産品迭代,已有14條生産線進行節能技改。目前拋光磚已經退出生産行列,瓷片生産線佔比逐漸減少,高端大理石瓷磚、拋釉磚、倣古磚佔據主流地位,産能佔比52.24%,新興的內墻中板産能佔比22.63%。
藤縣還建立了“一企一檔”企業環保信息檔案和污染在線立體防控體系,所有陶瓷企業均安裝了大氣自動監測設備,借助大數據平台對企業環保問題提前發現、提前解決,進行全過程環境監管,並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實時上傳監測數據。目前,藤縣陶瓷産業園擁有國家級綠色工廠5家,陶瓷企業現已獲得國家綠色建材産品認證證書17張,低碳産品認證13張,碳足跡證書17份,實現了廣西綠色建材産品認證證書零的突破,2023年被認定為自治區級綠色工業園區。
下一步,藤縣陶瓷園區還將努力打造國家級的陶瓷知識産權快速維權中心和産品質量檢驗中心,聚焦科技創新驅動産業轉型升級。
低碳生態,建成陶瓷産區光伏發電矩陣
走進藤縣陶瓷産業園廣西協進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公司使用和配置的節能型連續球磨設備系統,改進了原來普遍低效高能的制粉環節;積極推進“煤改氣”和餘熱回收利用等,堅持綠色低碳發展,實現創新驅動。
“對於我們企業來講,節能降碳就是節約成本,能夠為企業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間。”廣西協進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行政經理助理謝志明説。
藤縣緊盯降“雙碳”目標積極組織企業應用新能源,建成全國陶瓷産區最大光伏發電矩陣。抓住藤縣獲得國家能源局列為“整縣屋頂分佈式光伏發電開發試點”的契機,目前蒙娜麗莎、歐神諾等16家陶瓷企業及園區公共服務場所,已並網屋頂光伏裝機總量達238.6兆瓦,年發電量超2.4億度。還引進了南方電網30Mw生物質發電站,2021年並網後每年可處理農林廢棄物約30萬噸,生産2億度綠電。綠電的大幅增長使園區每年可節約標準煤14萬噸,減少CO₂排放量37.4萬噸,目前陶瓷園區清潔能源使用佔比已超37%。截至2025年上半年,藤縣新能源裝機容量已達到1515兆瓦,新能源發電量佔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從“十四五”初期的不到0.1%提升至今年上半年的63.8%。
藤縣陶瓷産業園區建成LNG應急調峰儲備站,鋪設供氣管道超25千米,推動陶瓷企業清潔能源應用。通過“光伏+天然氣”雙輪驅動,園區單位産值能耗較2020年下降約50%。
據介紹,在生産過程中,藤縣還圍繞陶瓷生産鏈,構建固廢“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循環利用機制,目前陶瓷産業園已建成3家陶瓷廢料、廢渣利用企業,實現固廢不出園。推行液廢資源化利用和廢氣超低排放,工業廢水循環利用率達100%,推動園區生産線節能改造,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崔傅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