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産車間裏,與企業家共謀發展;項目工地上,現場協調打通建設堵點;玉工宿舍中,圍坐傾聽“急難愁盼”……2025年以來,“萬名人大代表訪玉商玉工助力玉林高質量發展”活動在玉林市開展,10015名五級人大代表參與活動,考察實情、為玉商玉工解憂,掀起了“回歸潮”。
2月7日,玉林市“萬名人大代表訪玉商玉工助力玉林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在北流召開。
截至6月底,玉林市五級人大代表共走訪玉商4809家(次)、玉工12748人(次),收集意見建議2126條,推動解決難題1511個,助力全市産業回歸、資本回流、項目落地、人才聚集,為玉林高質量發展注入動能。
精準敲門:代表“沉”一線,服務送心坎
如何讓在外打拼的玉商玉工願意回、放心回?玉林市人大常委會給出了答案:把服務做在前頭,把工作做到心上。
今年1月,玉林市人大常委會印發《關於開展萬名人大代表訪玉商玉工 助力玉林高質量發展活動的實施方案》,推動各級人大代表各有側重進行走訪。其中,全國、自治區人大代表前往“玉商回歸産業園”,問需於企;市、縣人大代表扎進工廠車間、項目現場,破解融資、用地、招工等“老大難”問題;鎮人大代表則走街串巷,了解並解決回歸人員的安居住房、子女入學等問題。通過分層施策,形成人大代表“人人走訪,人人服務玉商玉工”的氛圍,推動全市一盤棋、上下一條心,圍繞“玉商玉工回歸”工作貢獻智慧和力量。
5月7日,自治區、玉林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偉章到博白縣走訪玉商玉工,深入了解玉商企業發展情況。
“就像一張大網,層層有重點,處處有代表,確保服務不漏一戶、不落一人。”自治區、玉林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偉章形象地比喻道。2月7日,他與有關人大代表前往北流市走訪爐渣企業,主持召開玉商玉工座談會和爐渣綜合利用行業發展現場會,為企業現場解決難題。
玉林各縣(市、區)人大常委會迅速響應,五級人大代表紛紛行動,主動放棄節假日休息時間,抓住難得的“面對面”機會,組織集中座談、登門拜訪,用鄉音鄉情叩開玉商玉工心扉。平日裏,人大代表則按“就近就便”原則,三五人結成小組,像“老熟人”一樣深入社區村組、工廠一線,在拉家常中捕捉企業和玉工最真實的訴求。
“人大代表既要當好民意的‘傳感器’,更要成為發展的‘助推器’。春節、元宵、廣西三月三、五一等節假日是在外人士集中返鄉的黃金窗口期,也是我們走訪的‘關鍵期’。”北流市清水口鎮人大主席鐘生説。
今年開春之際,鐘生所在的清水口鎮人大主席團組織21名人大代表成立4個小組,深入走訪12家玉商回歸企業、7個重點建設項目,與120余名産業工人面對面交流,形成産業發展建議書8份。在他們的積極推動下,2月24日,中桂農·粵桂兩灣(北流)現代農業博覽城等4個重大項目完成簽約。
閉環解題:難題有人管,件件有着落
走訪收集的問題千頭萬緒,如何確保“事事有回音,件件能落實”?玉林市各級人大亮出“閉環管理”這一硬招。
代表們從一線帶回的“問題清單”,第一時間匯總到市、縣、鎮人大,進行分類建賬。能現場解決的,代表當場就辦,絕不讓問題“過夜”。需要多部門協同解決的,代表會召集相關部門現場辦公。對於需要深入研究或長期推進的建議,則按照財經、農業、城建、教育、社保等類別梳理,建立清晰&賬,“點對點”移交政府職能部門限期辦理,並定期“回頭看”,杜絕“一轉了之”。
對於牽涉面廣、影響深遠的“硬骨頭”,市、縣人大常委會則將其列為“重點建議”,由市、縣領導督辦。陸川縣坤元服飾曾因高額出口關稅難以拓展海外市場。3月6日,自治區、玉林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偉章在走訪中了解到此情況後,當場視頻連線柬埔寨廣西總商會會長謝戰,為企業牽線搭橋,利用柬埔寨當地貿易優惠政策,為企業設計出“借道柬埔寨轉口歐美”的破局方案,助力解決企業的成本問題。

7月8日,駐博白縣的自治區人大代表到龍潭産業園走訪玉商玉工,聽取意見建議。
各縣(市、區)人大的服務也是層出不窮。福綿區構建“走訪—登記—交辦—督辦—反饋”閉環工作機制,推動解決企業用工難、園區配套設施不完善、子女入學難等問題58個;博白縣人大代表對簽約項目全程跟蹤,解決141個問題;容縣發揮玉商玉工服務中心的作用,推行“容缺受理”“跨省通辦”等便捷措施提升服務效率……
“人大代表是真的來解決問題的,不是來走過場。”提起人大代表,容縣祝氏農牧有限公司鳳美基地相關負責人祝春三滿口稱讚,“我們基地反映了進入養殖車間道路狹窄的問題,建議加寬道路。沒想到鎮人大及時反饋到鎮政府,鎮政府分管領導隨後到現場實地察看,目前該建議已列入建設項目,有望在9月底建成。”
枝葉關情:拓展“回歸路”,同心築未來
玉商玉工回歸,不僅要引得來,更要留得住、發展好。玉林市各級人大代表聚焦“幸福感”做文章,讓回歸的游子安心、樂業。
代表們深知,産業興,則回歸穩。玉林市人大常委會將玉商的“心願清單”精準轉化為“服務清單”,與各縣(市、區)人大常委會上下聯動、協同發力,通過精準解決企業發展痛點、優化營商環境、強化資源對接等方式,切實推動産業發展,為地方經濟注入強勁動力。
陸川縣人大搭建“銀企鵲橋”,一場對接會就幫助兩家企業“貸”來500萬元“及時雨”;福綿區人大針對玉工技能短板,聯合職校開起“技能小灶”,舉辦服裝設計、機械維修等實用培訓10余期,助力500多名玉工學成手藝,薪資“水漲船高”……

6月20日,興業縣、龍安鎮人大代表董家生到返鄉玉工家中走訪,了解玉工的工作近況與生活需求。
群眾的“急難愁盼”裏,藏着最大的民生。代表們緊盯玉工關切的“關鍵小事”,助力解決“心頭患”,讓玉工安居更暖心。
興業縣多個玉工社區設施老舊,健身器材銹跡斑斑。興業縣人大常委會組織相關部門和專家進行實地勘查與規劃,並進行多方籌資,對老舊健身器材進行了更換,還新建了休閒廣場和文化長廊,讓玉工有了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玉州區人大代表在走訪中了解到部分玉工家庭“入學難”的焦慮,推動教育部門挖潛擴容、優化招生政策等,讓100多名玉工子女順利入學。
玉商玉工遍佈四海。玉林市各級人大代表還依託廣西(上海)産業合作中心、廣西(深圳)産業合作中心、玉林—深圳科技創新合作中心以及各地商會、協會等平台,化身家鄉“代言人”,向在外游子介紹玉林的新變化、好政策、大機遇,呼喚“常回家看看”。如今,各級人大代表助力企業解難題促發展的各類暖心故事,成為玉林“以商引商”的金字招牌。
“看到家鄉領導這麼拼,服務這麼實,我們更有信心把朋友、把項目帶回來!”在粵玉商、廣東省廣西玉林商會會長朱傳宏説。
據了解,2023年8月至2025年6月,全市引進玉商回歸項目669個,總投資1273.25億元,帶動玉工回歸突破8萬人,已開工項目524個,竣工項目304個。這份沉甸甸的成績單,既是玉林全市各級各部門勠力同心、擔當實幹的結果,也凝聚了各級人大代表的心血和汗水。(陳立萍 黃冠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