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內連續斬獲3個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2個特色精準幫扶案例入選全球減貧案例,榮膺‘國字號’鄉村治理示範村2個……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中國人壽和蓬江區‘山海聯盟’對我們的幫扶。”廣西天等縣委書記歐正説。
近年來,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和廣東省江門市蓬江區攜手幫扶“中國指天椒之鄉”廣西天等縣,創新文明創建幫扶機制,助力天等縣文明創建。
扶智扶志“同頻共振”

蓬江區援建的天等縣城西幼兒園。黃麗華 攝
“搬來龍岩社區居住,縣裏不僅幫我們解決了小孩就近讀書問題,就連大人的就業都幫解決了。”在家門口就業幫扶車間上班的龍岩社區居民梁燕芳説。
為解決山區孩子的讀書問題,兩家幫扶單位出資3000余萬元,建成天等縣思源實驗學校、城西幼兒園等學校,先後安排38000多名學生就讀。投入696萬元完善13個鄉鎮中心小學的配套設施、鄉村公共文化設施、鄉鎮青少年綜合服務&&。投入187萬元援建殘疾人就業幫扶車間、殘健共融孵化基地,開展殘疾人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康復訓練、技能培訓。
為進一步幫扶天等縣教育事業,蓬江區省級名師工作室分室和省級教研基地項目實驗縣(區)2個省級品牌項目相繼落戶天等縣。中國人壽投入100萬元實施名校長、名教師工作坊“傳幫帶”項目,實現山區“名優骨幹教師”專業成長步入“快車道”。
與此同時,江門市“組團式”醫療幫扶,幫助天等縣實現數十項手術“零突破”。天等縣還組織基層黨員幹部到蓬江區參加鄉村振興幹部培訓班,提升服務“三農”工作本領。
德治法治“雙融共治”
近年來,中國人壽投入395萬元實施農村思想道德和公共文化建設、學童託管站、農村污水處理等民生工程,惠及群眾1萬餘人;幫助農戶銷售特色農産品5972.16萬元;投入840萬元創新推行“防貧四保”,受益農戶6.2萬人次,累計發放理賠金4252.36萬元。
蓬江區投入1320萬元援建鄉村就業幫扶車間,實現2.23萬人“家門口”就業。天等縣《就業“小車間”撬動鄉村“大振興”》案例入選第四屆全球減貧案例。
“在中國人壽和蓬江區的精準幫扶下,全縣文明創建工作成績喜人,累計獲市級及以上榮譽稱號81個,其中龍岩社區、廣西新電力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天等供電局、進遠鄉岩造村榮膺第七屆全國文明單位(村鎮)榮譽稱號;何雲天等5人入選中國好人榜;天等連續獲評第六至八輪自治區文明城市。”天等縣委宣傳部副部長趙新文説。
蓬江區挂任天等縣委常委、副縣長林暉介紹,通過引導群眾守法依法找法,打造法治文明“強磁場”,天等縣獲評全國信訪工作示範縣,進遠鄉岩造村獲評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福新鎮黎亮村獲評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天等縣德治法治共融共治取得階段性成效。
文藝文明“雙向賦能”

志願者在龍岩社區的學童託管站教孩子們寫毛筆字。黃麗華 攝
依託天等縣“中國打榔藝術之鄉”“中華詩詞之鄉”等文藝資源優勢,中國人壽和蓬江區助力天等縣推進文藝文明雙向融合、雙向賦能。
“我們利用一年一度的霜降節等時間節點,協調組織山歌隊即興即唱除陋習、揚新風;在‘千人打榔舞’藝術文化節融入‘千里幫扶’奉獻友愛元素;在‘指天椒’文化文藝志願服務隊巡演中穿插移風易俗有獎問答,以文藝浸潤文明新風。”中國人壽客戶價值和體驗管理部高級經理、天等縣副縣長(挂任)何振鑫介紹,中國人壽共協助天等縣開展鄉風文明主題文藝演出121場次,惠及群眾達3萬多人次。
中國人壽和蓬江區還累計投入3282萬元助力天等縣鄉村風貌改造,打造5000多處文化墻,建設詩詞文化長廊;深入開展文藝“五進”活動,8000余名志願者完成256場服務。
據介紹,近年來,天等縣脫貧人口年人均純收入增長率達10%以上,就近就業脫貧勞動力1.4萬人,年人均純收入3.5萬元以上。(馮小懿 梁成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