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服務經濟發展職能,行政審批提速增效,産業園區改革激發新質生産力蓬勃發展;用AI智慧旅游管家助手“三姐伴游”規劃行程方便快捷,廣西文旅數字化改革助力游客玩得輕鬆盡興。
盛夏的廣西,改革活力處處涌動。面對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命題,廣西以工業、文旅、生態等多領域改革精準破局,持續激發內生動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澎湃新動能。
産業園區改革:讓産業發展更強勁高效
作為廣西工業重鎮,柳州市大力推動産業園區整合,形成國家級柳州高新區、自治區級柳州經開區,以及4個縣域園區協同發展的“2+4“園區新格局。
作為産業園區改革的“排頭兵”,柳州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以下簡稱“柳州高新區”)通過大刀闊斧的改革,持續激發內生動力,支撐園區高質量發展。
為破解發展中的瓶頸,柳州高新區聚焦三個方面實施改革。在優化職能定位方面,強化園區經濟發展職能,向屬地政府劃轉教育衞生社會職能,移交鄉鎮(街道),精簡內設機構及人員。在激發內生動力方面,率先推行“雙軌並行”的全員崗位聘任制,突破園區與行政事業單位雙向交流限制,並在幹部選拔任用、薪酬分配、績效考評和服務保障等方面向園區傾斜。在促進産業集聚方面,建立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科創平台共建、招商引資“競合”機制。
一整套改革“組合拳”讓柳州高新區煥發勃勃生機,2025年1-5月,柳州市産業園區規上工業總産值居全區第一,其中柳州高新區産值佔比超 60%,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柳州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航拍圖。柳州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提供
柳州市産業園區改革發展辦公室主任張金呈介紹,目前,柳州市産業園區規上工業總産值佔全市總量的75%,是全市工業高質量發展和發展新質生産力的主陣地、主引擎。
數字文旅改革:讓文旅服務更智能舒心
點開“一鍵游廣西”小程序,對着AI智慧旅游管家助手“三姐伴游”發出指令:“幫我規劃一個南寧三天兩晚行程。”短短幾秒,一份詳盡且貼心的旅行線路便呈現在眼前。這樣的場景,是廣西旅游服務智能化升級的直觀體現。
近年來,廣西文化和旅游廳錨定游客服務不全面、産品供需不匹配、市場監管不規範等痛點,打造“一鍵游廣西”數字化平台,通過重構工作體系、再造業務流程、重塑體制機制,探索出文旅數字化改革的新路徑。
“我們進行數字化改革,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把整個交通、公安、鐵路、航空、市場監管、氣象等數據進行加工和數據建模,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為企業行業提供輔助決策。”廣西一鍵游數智文旅産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喻新徵説。
隨着平台持續優化升級,泰語版“三姐伴游”已正式上線測試。“人工智能+文旅”的深度融合能更好滿足游客個性化需求,助力旅游企業精準對接市場,讓廣西的旅游體驗更順暢、更舒心。

廣西旅發新媒體運營有限公司新媒體事業群總監范舒婷在介紹泰語版“三姐伴游”。李宇安 攝
廣西通過強化行業智治能力,提升監管效能。遇龍河景區上線“筏工監管在線”應用,通過一人一檔、星級評定等機制,打通投訴、監控、票務數據,實現安全生産與服務提升雙閉環。
截至目前,“一鍵游廣西”平台全網曝光量17.2億次,服務用戶3412.3萬,累計服務2.43億人次,交易額3.72億元。
“碳票”“林票”改革:讓生態價值變富民收益
在河池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華山林場的990.72公頃生態公益林裏,一張特殊的“票”讓綠水青山有了新價值。
2024年8月,廣西首批28張林業碳票在這裡首發,核算周期內産生的19793噸二氧化碳減排量,成了可交易的“生態資産”。

廣西華山林場的樹木鬱鬱蔥蔥。李宇安 攝
“我們推行‘一項多票’模式,實現‘碳隨票走,票隨人走,一個項目,多個用途’,增強交易靈活性。”環江縣林業局局長莫軍文説。
截至2025年7月1日,河池市林業碳匯減排量銷售總宗數26宗,總銷量10137噸。
除了“碳票”,“林票”同樣是廣西探索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的重要嘗試。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川山鎮下豐村村民韋繼純算起了增收賬:林票改革後,自己一年能多掙1.5萬元。“現在不用去外地打工,在家就能照顧老人和孩子了。”韋繼純説。
河池市作為桂西北重要的生態屏障,全市集體林面積佔全市林地面積的92%。2022年,河池市啟動了以合作經營、量化權益、自由流轉、保底分紅為主要內容的“廣西國家儲備林林票”制度改革試點。
“林票改革讓林農的林業資産變股份,讓林農變股東,短期內林業資産得到變現,中期得到租金,遠期得到分紅。”黃冕林場環江分場場長廖靜文介紹,林票的發行不僅增加了林農的收入來源,也緩解了林場的融資壓力,實現了合作互利共贏。
截至2025年6月底,河池市累計實現林票合作經營林地7.36萬畝,發行林票總額9450萬元,惠及林農3萬餘人,河池市有28個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購買股金型林票,預計各村集體經濟組織年增收約2萬元。
“我們將持續深化集體林的林權制度改革,促進河池市生態優勢變為發展優勢,推動林業高質量發展。”河池市林業局局長丁玎説。(李宇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