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上安家樓下就業 廣西資源縣讓搬遷群眾穩得住能致富-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政務信息推廣 > 正文
2025 07/19 09:19:35
來源:新華網

樓上安家樓下就業 廣西資源縣讓搬遷群眾穩得住能致富

字體:

  近日,在廣西資源縣車田苗族鄉幸福裏社區,居民們忙碌在生産車間和種植大棚等地,到處一派産業繁榮、欣欣向榮的景象。

  幸福裏社區位於資源縣車田苗族鄉城鎮中心,是2022年10月由資源縣原楓林閣易地搬遷安置點和原老鄉家園易地搬遷安置點整合而成的新社區。

  資源縣“十三五”期間共搬遷群眾1138戶5104人,其中分散安置829戶3690人,集中安置309戶1414人,建成中峰老鄉家園、車田老鄉家園、車田楓林閣集中安置點三個。2023年3月,資源縣又將車田楓林閣安置點和車田老鄉家園安置點合併成立幸福裏社區。2022年楓林閣集中安置點黨群服務中心獲評桂林市“最美黨群服務中心”。2024年成功入選桂林市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觀察&&點。

  搬得出,也要住得好。資源縣堅持黨建引領,將基層治理與易地搬遷後續扶持深度融合,構建“黨建+”工作體系,推動安置點實現從“搬得出”向“穩得住、能致富、快融入”轉變。

  近年來,通過持續跟蹤監測易地搬遷群眾生活情況,守住集中安置區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資源縣以粵桂結對幫扶為契機,年均舉辦招聘會4場次,組織粵桂勞務協作輸送搬遷勞動力至廣東等地就業。結合就業需求,實現“線上+線下”雙途徑推送崗位,2024年實現務工就業2143人,確保有勞動能力且有就業意願搬遷戶每戶均實現一人以上就業。

  幸福裏社區通過盤活門面,先後引進廣西桂林創億環保有限公司、資源石山人家有限責任公司、楓樹灣風電公司項目部進駐社區,成立幫扶車間,提供就業崗位和信息,帶動社區實現就地就業100餘人次、人均純收入2000元/月以上。通過利用充電樁收益、門面出租等“微經濟”項目,社區年收益超10萬元,反哺基礎設施維護和社區服務,形成可持續發展閉環。同時,依託合作社、産業園、幫扶車間等載體,社區持續強化服務管理,累計開展家政、電工、桂林米粉、種植技術、電子商務等技能培訓10余場,培訓500多人次,積極為搬遷群眾開展送政策、送信息、送技能等服務,促進就業90多人,引導有創業意願和能力的搬遷群眾實現自主創業10餘人。

  “你看,在我們社區,上樓就是家,下樓就能上班就業,每個月收入有2000至3000元。”在幸福裏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大樓二樓的生産車間,居民胡孝菊一邊在縫紉機前工作,一邊開心地分享着目前的幸福生活。在佔地1000多平方米的環保袋生産車間內,機聲隆隆,40多個鄉親分頭忙碌,有序完成着織布、印刷、縫紉、打包等工序。

  在解決居民個人收入問題的同時,資源縣還把集體經濟發展擺在了關鍵位置。通過打造溫室大棚基地、葡萄種植基地、易地搬遷就業産業園、農貿市場農産品交易中心等産業項目,帶動就業200餘人,直接增加年租金收入超80萬元,間接帶動脫貧人口增收200余萬元。2023年,資源縣為三個安置點建設一批充電樁及配套設施,投入使用後的充電運營收益(每月3000多元)和新能源補貼16.35萬元全部歸為村集體經濟收入,用於安置點的後續發展。

  “把企業引到村裏面,就是希望鄉親們能安居樂業。”資源縣生態移民發展中心派駐車田苗族鄉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的唐梅萍説,她於2023年4月到社區報到,在首次入戶過程中就了解到鄉親們有就近就業的需求。隨後,她和社區“兩委”幹部四處尋訪、多方考察後,嘗試引進資源縣當地企業入駐社區。當年10月,資源縣易秀包裝實業有限公司入駐幸福裏社區,成立了環保袋生産車間。自車間開工生産以來,實現就業60餘人,人均收入2000元/月,並為社區集體經濟增收2萬元/年。

  在解決好經濟發展的同時,社區還吸納搬遷黨員參與管理,創新打造“黨群領航·幸福移民”黨建品牌,並分別在三個安置點設立了基層黨組織、村民自治組織、工青婦、物業管理委員會等群團組織,設置了“一站式”黨群服務中心。社區採取“黨建+”工作體系,共同打造黨建共同體,成立由社區27名黨員組成的黨員先鋒隊,針對特殊人群實際需求,提供“一對一”精準服務。

  在提升民生溫度“穩保障”方面,資源縣整合社區幹部、志願者、群團組織等力量,完善服務供給,在安置點設立農事城辦、助困服務等5個便民窗口,落實服務人員,並將辦事流程、47項辦理事項清單上墻公開。實行“工作日值班+代辦服務”機制,推行“辦事不回原遷出村”機制,提高群眾辦事效率和滿意度。

  2022年至2025年,資源縣還先後投入各級資金1000余萬元,對集中安置點進行房屋維修、消防、道路、停車場、安防工程、污水管網改造、基礎設施改善等項目建設,進一步推動完善集中安置點配套設施和公共服務,群眾居住環境顯著提升。(文:蔡立松 劉健 視頻:李旭東)

【糾錯】 【責任編輯: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