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廣西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始終將保障與改善民生擺在重要突出位置,聚焦教育、醫療、住房、飲水安全等核心領域,以務實之策和精準之力,持續將“民生清單”逐一轉化為百姓觸手可及的“幸福賬單”。
大化創新構建“雙線四包”“一對一”“人盯人”勸返機制,控輟保學成果持續鞏固,實現動態“清零”。教育資助體系日臻完善,累計發放補助資金3795.10萬元,惠及學生5.80萬人次,有效減輕學生求學負擔。特別關注特殊群體,堅持保障殘疾兒童少年受教育權利,2025年春季學期對80名適齡殘疾兒童少年落實“應送盡送”的送教上門服務,讓教育公平的陽光照亮每一個角落。
健康是民生之基。截至6月11日,大化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8.09%,脫貧人口及監測對象參保率達99.20%。依託動態監測機制,新增脫貧人口實現“即增即保”,確保應保盡保。持續推行“先診療後付費”便民政策,精準落實各項醫療保障措施,累計資助參保金額2539.12萬元、惠及15.41萬人,醫療救助支出1326.25萬元。已開展3批次依申請醫療救助,累計救助72人、發放救助金63.11萬元。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穩步推進,常住人口簽約率45.19%,脫貧人口及監測對象中的慢病患者簽約率達100%,健康守護更加貼心。
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大化建立健全“村屯日巡查、鄉鎮周巡檢、縣月核查”住房安全巡查機制,強化部門信息共享與風險研判。截至目前,全縣128戶符合農村危房改造政策的6類重點對象任務已全面開工,其中91戶已竣工,竣工率達71.1%,危改工作紮實推進,群眾居住安全得到切實保障。
飲水安全是民生大事。大化科學規劃,全力推進供水工程建設,年內實施小型農村集中供水工程25處,惠及1.49萬人;加緊推進百馬鄉、古文鄉鄉村振興農村供水保障工程(三期)建設。錨定目標,力爭年底實現全縣農村自來水普及率88%、規模化供水工程覆蓋農村人口比例10.78%。管理管護同步加強,開發設置鄉村水利公益性崗位223個。應急保障機制持續有效運行,2024年11月以來,已成功解決全縣1.7萬農村人口因旱臨時飲水困難,確保群眾用水無憂。(陸榮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