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倡導家庭教育新理念從“教育孩子”到“共同成長”-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正文
2025 07/15 08:59:20
來源:廣西日報

廣西倡導家庭教育新理念從“教育孩子”到“共同成長”

字體:

  原標題:廣西倡導家庭教育新理念從“教育孩子”到“共同成長”

  七月的八桂大地,暑氣正盛,靈山縣平南鎮北峽村的池塘邊,歡呼蓋過了炎夏的燥熱。縣醫院護士黃修蕓指着模擬人偶耐心講解:“心肺復蘇按壓深度,就像你們的小拳頭那麼厚,記住是5厘米!”30多個孩子輪流上前認真學習,家長們則在一旁積極配合。

  巾幗志願者手把手演示拋救生圈、利用長竿長繩拉拽“落水者”的技巧。家長黃駿驊看著孩子專注的模樣,忍不住感慨:“孩子學會自救互助,遇危險先喊大人,這課上得值!”

  這個暑假,廣西依託全區1.5萬餘所社區(村)家長學校,以“八桂家教直通車”為紐帶,打破傳統家庭教育邊界,通過多彩活動推動“教育孩子”向“家庭共同成長”理念轉變。在這樣的活動中,家長們不僅看到了孩子的成長與進步,也從中學習到了如何更好地與孩子溝通、如何引導孩子應對各種情況,實現了家庭成員之間的共同學習、共同進步,讓參與的家庭都在這個過程中收穫滿滿。

  空間拓展:生活即課堂,處處皆教育

  蟬鳴裏的安全課、法庭上的成長課、科技展廳裏的傳承課、景區裏的親子繪畫課……假期裏,廣西的家庭教育課堂已從“面向家長”轉向“親子共享”,正從固定場所走向生活的各個角落。各地婦聯組織圍繞“安全防護、親子陪伴、習慣養成”等主題,推出防溺水、防性侵、親子閱讀等特色課程,形成“固定陣地+流動課堂+線上平台”三維教育網絡。

  7月3日,記者走進南寧市青秀區金洲社區家長學校,只見活動室裏,家長與孩子們圍坐一圈,在家庭教育指導者周玲的引導下,通過親子游戲互動,打開孩子心扉,學會換位思考。金洲社區家長學校副校長譚聚春介紹:“平時是周四家長課堂,暑期就開設親子課堂,讓家長和孩子共同學習成長。”

  在賀州市八步區人民法院,一場“校園故意傷害案件”模擬庭審上,25組家庭分別扮演法官、公訴人、被告人……當“小法官”宣讀“判決書”時,旁聽席上的家長和孩子聚精會神,隨着“案情”推進時而蹙眉沉思,時而點頭認同。家長廖女士感慨:“看到孩子這麼認真對待規則,還能清晰説出‘法律依據’,特別受觸動,我以後一定要做好榜樣,和孩子一起守規矩、明事理。”這場婦聯與法院、社區家長學校聯辦的“法治+家風”課程,讓抽象的法律條文成為親子共學的鮮活教材。

  玉林市則把家風傳承搬進了人工智能創新賦能中心和科技館。36個“玉工家庭”不僅聆聽了家風宣講,還感受了家鄉科技發展的魅力,觀看了科技狗表演,體驗了科學生活小實驗……系列活動讓他們度過難忘的科技之旅,也感受到別樣的關愛。

  “我們不僅要讓家長‘有地方可去’,更要‘有方法可用’;不僅要讓孩子‘有東西可學’,更要‘有快樂可享’。”自治區婦聯家庭和兒童工作部負責人介紹,今年廣西專項投入186萬元升級200所家長學校,線上“八桂家教直通車”小程序的700多個課程視頻,更讓田間地頭的父母掃碼即學——生活萬象,皆成教育現場。

  隊伍革新:專業引領,全員參與

  近日,在防城港峒中鎮,山歌伴着童聲飛揚。“金花兒開要自愛,遇到危險大聲喊!”“愛心媽媽”把防性侵知識編進歌謠,孩子們跟唱如清泉叮咚。隨後,該市婦幼保健院醫生潘月金用動畫向孩子講解心理健康,民俗與科普無縫銜接。

  在廣西,一支由“專家智庫+專業講師+志願者”組成的多元化家庭教育隊伍,正通過“八桂家教直通車”“五進五送”活動,將科學育兒理念送入千家萬戶。

  頂層設計上,自治區婦聯凝聚高校及科研機構專家組成智庫,開展深度課題研究與高端培訓;市縣層面,“千名家庭教育指導者培育計劃”在兩年內,培養了1000名專業講師,其中245人獲聘首批“廣西家庭教育指導者”;在基層,由社區網格員、兒童主任、“五老”等組成的2.8萬名志願者隊伍,將家庭教育服務延伸到每一個角落。

  為確保隊伍的專業水準,廣西創新“以考促學”機制:家庭教育指導者每年須完成40學時繼續教育,通過案例督導、模擬授課等實戰考核才能持證上崗。僅今年上半年,全區就開展了23場指導者培訓,1200餘人通過考核。

  “孩子叛逆不是故意作對,是自我意識在成長。”近日,在欽州市博物館永福戲樓家長學校,廣西家庭教育研究會專家陳俊的講座《焦慮時代下的父母教養之道》座無虛席。家長們認真記錄,課後更將陳老師團團圍住,求解“孩子手機成癮”等教育難題。

  各地還創新機制激發隊伍活力。欽州市舉辦“家庭教育講師大比武”,將優勝課程製成“微課包”廣泛推廣;象州縣開展“象陽之家”評選,表彰優秀家庭教育志願者,吸引更多人參與其中;桂林市試點“家長學分制”,將參與家長學校學習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形成了“專業引領、全員參與”的良好氛圍。

  協同共進:匯聚合力,共育未來

  防城港市東海灣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韓陽對暑期裏家長學校的一幕記憶猶新:“孩子們通過顯微鏡看到洋蔥細胞時的驚呼聲,比任何説教都有力量!”今年夏天,該社區20個“雙報到”單位主動認領特色課程,黨員志願者帶領孩子探索科學奧秘、開展“田園小農夫”實踐活動。截至目前,服務公益暑假班472人次,提供志願服務超2871小時。

  這正是廣西家庭教育“婦聯搭&、多方唱戲”協同機制的生動體現。

  教育、司法、衛健、文旅等部門各展所長,將家庭教育變為“大合唱”。今年上半年,全區各級婦聯聯合多部門開展活動1532場,暑期協同效應更加顯著:公安幹警傳授防詐技巧、醫護專家普及健康知識、文旅部門開放活動場所、學校老師參與課程設計,全方位滋養家庭成長。

  協同力量進一步向基層延伸。河池金城江區婦聯聯合公檢法司編印的《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家庭保護手冊》成搶手貨,手冊將防溺水、反詐等知識編成兒歌、情景劇腳本,通俗易懂;防城港推廣“金花護‘未’”模式,組織專業人士走進邊關小學開展心理輔導、國防教育,“愛心媽媽”與孩子結對,用“找家規”游戲傳遞家教理念;在柳州市,“家校社共育聯盟”吸納了圖書館、科技館、非遺館等20多家單位,開發出“非遺傳承中的家風教育”“科技館裏的親子實驗”等特色課程。

  從“育子”到“共育”,廣西的家庭教育實踐正悄然改變着無數家庭。當家長學會傾聽,當孩子樂於分享,這些微小的改變正匯聚成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記者 蔣予昕 通訊員 唐婧 陳彥臻 實習生 李敏)

【糾錯】 【責任編輯: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