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比收禮害處多,搞得親朋暈坨坨。婚禮從簡文明辦,高價彩禮不能收……”7月6日晚,走進新晉全國文明村——廣西平南縣安懷鎮新益村白粉塘屯,一曲移風易俗主題的牛歌戲正婉轉唱響,鄉音裏的文明新風隨晚風傳遍村落。
近日,由平南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平南縣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的“牛歌有戲傳文明 移風易俗樹新風”主題牛歌戲演出陸續上演,讓鄉土戲&成為傳播文明的生動載體,不斷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平南縣通過資源整合與實踐創新,讓鄉土藝術融入村民日常生活,探索出“牛歌戲+實踐”雙輪驅動模式。以鄉音傳唱文明新風,推動平南縣文明鄉風持續提升,打造出“文化宣傳載體”“文明教育課堂”和“地域特色品牌”。其中,“牛歌戲曲暖夕陽”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項目獲第七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金獎。
平南縣移風易俗工作圍繞移風易俗熱點,精準發力,針對彩禮攀升問題,創作《移風易俗儂帶頭》,以“楊妹拒絕高價彩禮、簡辦婚禮”的劇情,演繹新式婚俗;聚焦孝老愛親主題,編排《敬老得福》,通過“兒媳幡然悔悟”的故事傳遞傳統家庭倫理。
同時,當地構建“專業院團+民間班社+志願隊伍”三層演出架構,動員100余名黨員幹部、退休教師加入,培育多元人才扎根鄉村舞&,定期開展主題鮮明的牛歌戲演出。演員是鄰里鄉親,曲調是熟悉鄉音,讓移風易俗理念逐漸融入村民心中。
平南縣注重挖掘傳統節日文化內涵,將其打造成培育文明新風的重要節點。文藝志願服務隊利用農閒時段,結合瀕危劇種下鄉、傳統節日等主題,將移風易俗劇目納入常規演出,在圩日、節假日“見縫插針”表演;同時借助新媒體平台傳播牛歌戲視頻、推文,通過“線下演出+線上傳播”模式,讓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依託“牛歌戲+文明實踐”雙輪驅動模式,平南縣推動移風易俗長效機制落實。全縣296個村(社區)修訂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將文明鄉風寫入其中,實現紅白理事會全覆蓋;建立“專業院團指導、民間班社主演、志願隊伍補充”的演出機制,確保文化活動常態化開展。
如今的平南縣,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漸成共識,盲目攀比、鋪張浪費現象減少,平南縣國安瑤族鄉、安懷鎮新益村獲評第七屆全國文明村鎮,大新鎮大黎村、鎮隆鎮擁平村繼續保留全國文明村鎮榮譽稱號,文明新風正持續吹拂這片土地。(陳潔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