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廣西南寧市良慶區大塘鎮那梨村那徐坡,種植大戶姚惠正望著這片豐收的果園,笑眼彎彎,這片他耗時30年精心培育的“甜蜜事業”,不僅圓了自己的致富夢,更讓全村搭上了産業振興的“快車”。
1991年,姚惠正一頭扎進荔枝種植領域,為了選育良種,他多次向廣西農科院的專家“取經”,歷經數次試種改良,1994年,他成功培育出獨具特色的“大唐紅”荔枝。
據介紹,“大唐紅”荔枝單果重約70克,果肉率超80%,入口清甜無澀、汁水豐盈,該品種抗逆性強、産量穩定,成年樹單株産量可達800-1000斤,樹齡較長的大棵樹,單株産量更是達到了2000斤。

“自己富不算富,帶着鄉親一起富才是真本事。”為了讓更多村民掌握“大唐紅”種植技術,姚惠免費向村民開放育苗基地。從修剪枝條的“三剪法”到病蟲害防治的“綠色防控體系”,他把經驗變成了村民聽得懂、學得會的“土辦法”。
村民王大哥是姚惠正最早的“追隨者”,“我跟着老姚種了15年,10畝果園今年能收3萬斤果,按每斤4.5元的收購價算,少説也有13.5萬元收入。”在他帶動下,那徐坡荔枝種植面積從最初的5畝擴展到如今的100畝,整個坡80%的農戶加入種植行列,年人均增收超2萬元。
“大唐紅”荔枝已成為那徐坡的“金字招牌”。“我們下步打算引入冷鏈倉儲設備,做深加工,把荔枝蜜、荔枝幹也做成特色産品。”姚惠正説。今年新育的5000株果苗即將移栽,預計3年後新增種植面積200畝。
從“一棵苗”到“一片林”,從“個人富”到“全村富”,小小的荔枝果,正帶着村民的希望,在鄉村沃土上結出更甜美的“振興果實”。(余璀虹)
【糾錯】 【責任編輯:牙舉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