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蹄橋水庫移民新村

馬蹄橋水庫移民新村俯瞰圖
晨光灑在馬蹄橋水庫移民新村,村民李長榮穿過自家鬱鬱蔥蔥的果園,停在一片枝繁葉茂的獼猴桃林前觀察長勢。枝頭間,一顆顆青澀的獼猴桃果實已悄然成形。
“你看這些果子長勢多好!新村建設啟動前全家辛苦一年收入不到3萬塊,現在靠着種果,年收入能上10萬了。”李長榮臉上洋溢着對豐收的期待。
這片挂滿青果的果園,正是馬蹄橋村移民生活“蝶變”的見證。馬蹄橋水庫移民新村位於桂林市臨桂區南邊山鎮,22戶青瓦白墻的桂北民居錯落有致地掩映在山林間。村頭一座古樸的涼亭上,“逢友多聊稱心事,向人莫唱得意歌”的楹聯,為這個小村平添了幾分文化底蘊。
時光回溯十多年前,行路難是困擾馬蹄橋村的“頭號難題”。2011年初,臨桂區移民局投入各級專項資金100萬餘元,一條長3公里的通村水泥路建成通車,讓村民告別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歷史。
通路帶來的不僅是便利,更是發展的信心。2012年初,村民自發成立新村建設理事會,決定整村原地拆舊建新。依託移民後期扶持政策,兩年間,19戶村民陸續建起了嶄新的兩層半小樓。2013年,村內巷道全部硬化,循環互通,紅豆杉、洋紫荊等綠化苗木環繞房前屋後,一個環境優美、特色鮮明的移民新村初具規模。
新村建設如火如荼,産業發展亦同步並進。2012年春,村民開墾山地種下100多畝紅陽獼猴桃;同年冬,村民又開墾出100多畝山地,於次年春季種下優質金桔苗,全村人均果樹面積達到3畝。
2015年,馬蹄橋水庫移民新村首批紅陽獼猴桃迎來挂果,當時平均每斤10多元的價格讓村民首次嘗到了産業發展的甜頭。臨桂區移民局適時引導村民轉變思路,主打“游客入園採摘體驗”,輔以自銷,並與旅行社合作推出“獼猴桃之旅”和“金桔之旅”項目。項目一經推出便廣受歡迎,帶動了村裏的農家餐飲,讓村民在家門口增收。
得益於2020年自治區整村提升工程實施,馬蹄橋水庫移民新村游客客棧(兼文化室)、標準化公廁、生態停車場、污水處理設施相繼落成,生産道路進一步硬化,為發展生態旅游夯實了基礎。今年,上級相關部門將繼續投入資金為馬蹄橋水庫移民新村150畝金桔地搭建鋼架大棚,提升抗災能力、穩定果品品質,為村民持續增收保駕護航。
如今,枝頭初挂的青果靜靜吸收着陽光雨露,這個深藏山間的移民村,正信心滿懷地等待着又一個豐收季的到來,續寫甜蜜生活新篇章。(秦嘉翼 張熙 梁永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