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粵桂東西部協作的東風下,深圳市寶安區與大化瑤族自治縣攜手推動協作工作走深走實、走在全國前列。雙方聚焦特色産業提升、産業集群打造、消費幫扶助農增收、勞務協作提升“四項行動”,助力大化鞏固脫貧成果,推動鄉村振興,譜寫區域協調發展樂章。
注入發展活水,協作項目築基提效。2024年,大化統籌使用廣東財政援助資金4600萬元,高質高效實施“兩村兩校兩園”等重點協作項目10個,項目完工率、産業項目確權率、分紅兌現率均達100%,其中6個産業項目分紅28.88萬元。寶安區投入社會幫扶資金200萬元,在全縣各鄉鎮實施飲水供水、教育衞生等民生工程。2025年,計劃投入4988萬元,實施産業協作項目5個,教育、醫療、勞務、鄉村振興示範、消費、人才協作項目各1個。
深耕特色沃土,産業動能澎湃崛起。大化持續發展縣域特色産業,建成粵桂協作七百弄雞現代農業産業園及2個田園綜合體,培育國家級生態農場2個,打造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272個。持續推進文旅振興,推動岩灘美女峰摘星營地、貢川“情人灣•遇見拾光”等網紅旅游項目發展;2024年,大化成功承辦河池市第三屆文旅發展大會,“活力瑤鄉 山水大化”特色旅游IP魅力充分展現。創新消費幫扶模式,建立4個農産品直供基地,大化白玉薯等9個農産品獲得“圳品”認證,粵桂消費幫扶實現銷售額1.07億元。寶安區&&專項政策補貼採購企業,拓寬銷售渠道。2025年開年,廣西“三月三”“五一”假期期間游客量顯著增長;消費幫扶“開門紅”,通過寶安平台銷售大化農産品7051萬元。

鋪就就業新路,增收渠道多元拓寬。探索就業協作新模式,寶安區人力資源局開發“寶就業”AI服務平台,構建全鏈條服務體系;投入26萬元打造粵桂勞務工作站,培育“大化電焊工”勞務品牌,援助大化建設幫扶車間20個,帶動1185人就地就業。
2024年,大化新增赴粵就業人數792人,同比增長8%;新增省內就業人數454人,同比增長5%。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粵桂協作資金輸送58名學生赴深就讀職校,資助83名脫貧生進入大化職校協作班。2025年,“春風行動”粵桂勞務協作招聘會,寶安區組織31家企業提供崗位3000多個,現場赴粵意向創新高。深化政校企合作,寶安區西鄉街道組織14家企業赴大化職校對接,簽訂協作計劃,促成4家深圳企業達成“訂單式”培養意向,就業幫扶車間運轉良好。
匯聚愛心暖流,民生福祉持續增進。寶安區社會各界向大化捐贈款物979.12萬元,其中新安、西鄉和航城街道籌措307.22萬元,在大化46個原深度貧困村實施“我在廣西有個園”庭院經濟項目,經驗入選國家鄉村振興典型案例並獲自治區推廣。寶安區婦聯投入36萬元在拿銀社區打造兩省區婦女兒童之家;區殘聯定向捐贈35萬元實施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項目。2025年初,大化累計獲捐279.7萬元物資及資金。其中,大化婦幼保健院獲贈醫療物資131萬元;大化特殊教育學校獲深圳精英行E169班、深圳獅子會華愛服務隊捐20萬元,用於律動室改造及資助20名特困學生三年;七百弄鄉弄騰村弄立屯獲寶安區福永街道捐43.9萬元,實施飲水、污水處理、人居環境項目;六也鄉德禮村十二坡香蕉産業園獲燕羅街道捐15萬元,用於産業路硬化。
深化智志雙扶,人才協作激發內力,持續推動醫療教育人才互動。在教育幫扶下,2024年大化高中本科上線率74.89%,提升7.95%;大化職校獲國家級學生技能大賽二等獎,亮相首屆教育家前海論壇。醫療幫扶實現技術突破,推廣髓內釘治療等新技術,婦幼系統實現跨省護理疑難病例遠程會診。持續推進大化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六大中心”建設。2025年,大化職校在廣西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1金3銀5銅,列14所自治區組團式幫扶學校榜首,成為河池市首批綜合高中辦學試點。醫療、教育等幫扶團隊持續深耕,發揮傳幫帶作用。(陸榮斌 韋沛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