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這個園區何以“智”勝——柳州市北部生態新區成立8周年速寫
6月18日,柳州市北部生態新區機器人産業園,柳州優必選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量産工業人形機器人正式下線。
這是廣西産的首批工業人形機器人。
人工智能正加速重構全球産業格局,成為新一代科技革命的核心驅動力。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發展工作,鮮明提出:人工智能時代,廣西不能缺席、不能落後,要以“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力爭在新領域新賽道迎頭趕上。
北部生態新區是柳州市年輕的工業園區,6月28日將迎來8周年生日。“從一片黃土到廠房林立,從‘一張白紙’到産業集聚,北部生態新區始終圍繞生態智能這一主題,全力以赴做好區域開發與産業集聚,立志將新區打造成為廣西智能産業發展新高地和我國‘西南智谷’。”柳州市陽和工業新區(北部生態新區)黨工委書記陳文傑説。
短短8年時間,一個工業園區何以“智”勝?它是如何聚集産業,又如何搶佔前沿科技陣地?記者進行深入探訪。
目標:建成“西南智谷”
柳州市北部生態新區,廣西颶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大樓裏,研發、辦公、産線等全部集中於此。
這裡很安靜,沒有熱火朝天的生産場面。或許,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聽得到聲音。
“藍綠光半導體激光器芯片長期被日本、德國3家公司壟斷,國內之前的産品都是進口的。”6月19日,公司總經理助理韋祖欣告訴記者,公司攻克了氮化鎵激光芯片的製備工藝與封測難題,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實現了藍綠光半導體激光器芯片的進口替代,公司産品品質追上國外公司,在特定市場已與國外公司平分秋色。
2020年,廣西颶芯落戶柳州市北部生態新區;2021年,廣西颶芯GaN藍綠光激光器量産産線試産;2022年,廣西颶芯GaN藍綠光激光器量産産線貫通投産。
“公司産品的穩定性和量産能力不斷飆升。2023年産值只有幾百萬元,2024年産值就飆升到1.3億元,預計今年産值將達2億元。”韋祖欣説,在氮化鎵芯片領域,公司正引領我國技術迭代。
勇立潮頭,海闊天空。廣西颶芯正是北部生態新區搶佔前沿科技的佼佼者之一。
作為柳州産業轉型升級的主戰場、主陣地,肩負着柳州産業升級突圍先行的重擔,北部生態新區圍繞戰略性新興産業持續發力。
時間回溯到2017年6月28日,由陽和工業新區成建制組建、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柳州市北部生態新區正式掛牌。
自此,“生態+智能”成為北部生態新區的發展核心理念。“作為廣西首個以生態智能為主題的産業新區,自掛牌成立以來,新區已構建起汽車、機械、智能終端及機器人、新材料、新能源五大支柱産業體系。”陳文傑&&,今年1—5月,北部生態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5%;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同比增長12%。其中,人工智能産業産值同比增長28.6%,佔總産值的11.2%。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8年的産業積澱,茁壯成長的北部生態新區,有了更高更遠的目標——
積極響應柳州打造“西南智谷”的戰略規劃,到新區成立10周年即2027年,建成全域2000PFlops(PFlops:每秒運算能力一千萬億次)智能算力網絡,引進和培育人工智能領域核心企業100家以上,人工智能相關産業規模突破500億元,建設特色應用場景100個以上,形成3—5個全國領先的“人工智能+製造”解決方案。
作為“西南智谷”建設的重要一環,北部生態新區聚焦智能終端及機器人産業。“我們將進一步引進深圳邁步機器人、北京洛必德機器人等企業,全力打造集機器人研發、生産、銷售、系統集成、技術服務於一體的産業集群,逐步構建柳州機器人‘製造總部’”。陳文傑&&。
夯基:聚攏産業集群
謀劃項目6個,總投資137億元;洽談項目17個,總投資51.9億元;簽約項目10個,總投資85.5億元;開工項目7個,總投資24.7億元;建設項目8個,總投資27億元;投産項目6個,總投資11.9億元;達産項目7個,總投資29.1億元。
這是北部生態新區今年1—5月項目數據。數據很枯燥,但在新區管委會主任王德霞眼裏,看到的卻是生動鮮活的産業。
“新區將圍繞人工智能産業,引進一批鏈主企業,同時進行産業鏈上下游招商,讓機器人企業集聚在新區,形成人工智能産業集群。”王德霞説。
唸唸不忘,必有迴響。如今的北部生態新區,智能終端和機器人産業集群,已現雛形。
——優必選機器人、盛百匯科技等多家智能終端及機器人企業,已相繼投産。優必選超級智慧工廠或將成為西南地區最大的機器人生産基地,推動“機器人造機器人”的智能化生産。
——柳州雄厚的汽車、機械製造工業基礎,為推動大模型與智能裝備、智能機器人、智能網聯汽車等深度融合,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力量。推進發展智能移動終端、智能可穿戴設備、具身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産品,已蓄勢待發。
——産業鏈短板正在補齊。柳工挖掘機智慧工廠超60%的自動化率,帶動核心零部件企業聚集。柳州華霆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等企業的動力電池項目,為人工智能設備提供了能源支持。
“華霆動力公司總部已擁有2000項核心技術專利,涉及新材料、電池安全等。”柳州華霆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汪浩&&,公司的新能源電池,除了裝配在汽車上,還將裝配在工程機械、載貨無人飛機、船舶上。
這家被北部生態新區從長三角地區招引而來的動力電池企業,短短兩三年間,産值就接近30億元。
“我們2021年進駐,2022年生産,2024年産值27億元。根據目前訂單,今年上半年産值穩達16億元。”汪浩説,目前公司正在開拓廣西區外市場,並籌劃在柳州建立南方總部,輻射我國西南地區和東盟等海外市場。
人工智能設備産業的興起,也為華霆科技公司等動力電池生産企業,打開了一個全新的市場。
“今年一季度,新區謀劃轉洽談項目共有6個,其中不少與人工智能密切相關。”王德霞介紹,這些項目分別為柳特變新型電力智能裝備産業園、鏈炘信息柳州東盟絲綢之路AI智算中心項目、蘇州智華汽車及高端電子光電組件生産項目、安徽格林泰鋰離子電池封裝材料項目等。
此外,北部生態新區還新增洽談項目8個,分別為蘇州綠控新能源動力系統製造項目、四川具身人形機器人産業基地項目等;洽談轉簽約項目2個,分別為輊驅新能源汽車電機定轉子裝配線及電驅動橋裝配線項目,洛必德智能機器人生産基地項目;建設轉投産項目1個,為中源液壓業務新工廠規劃建設項目。
培土:企業日益壯大
政務服務事項全程網辦率100%,行政許可類政務服務事項平均承諾提速率最高達92.91%,北部生態新區均居柳州市首位。
“要讓企業安心生産,放心壯大。”這是北部生態新區的承諾。
柳州金風風電設備有限公司負責人對此深有感觸:“北部生態新區給我們公司提供了充足且定制化的土地,高效審批與建設協調,保障高標準基礎設施配套,解決了企業在項目落地和初期運營中面臨的核心困難和挑戰,為我們公司在廣西乃至西南地區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金風風電公司集陸上風電機組研發、製造、生産、運維於一體,立足廣西,面向華南、西南,輻射東盟,規劃年産能300萬千瓦。2022年落戶北部生態新區,2023年、2024年分別完成工業産值9.03億元、11.8億元。
“好的營商環境,就是企業發展壯大的沃土。”陳文傑説。
廣西晶聯光電材料公司是在本土壯大的高科技公司,曾先後獲廣西科學技術類一等獎和三等獎。
“手機、電視等顯示屏,需要在玻璃上漆上一層既導電又透光的材料,才能使用。我們生産的,就是這種材料。”晶聯光電公司綜合管理部部長張磊告訴記者,這項技術被日本、韓國壟斷多年。
晶聯光電生産的新材料,就是氧化銦錫(ITO)靶材。這種材料通過設備,以5—7納米的顆粒均勻“打”到玻璃面板上,形成顯示屏。目前,國內約有10家公司能生産這種材料,而年産100噸的只有3家,晶聯光電就是其中之一。
晶聯光電成立於2007年,其前身是柳州有色冶煉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我們開始研發這項被國外‘卡脖子’的技術。在國外不賣設備、封鎖技術,甚至連淘汰設備都不賣的情況下,我們自力更生,於2022年成功生産出這個材料。”張磊説,這填補了國內高端電子材料空白,為智能終端等産業提供了關鍵原材料。
北部生態新區的政府服務,為企業提供了成長的養分。
“新區通過系統集成數字化改革、精準化服務、智慧化創新三大場景,成功構建了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群眾全流程訴求的政務服務生態,形成‘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標杆經驗。”王德霞介紹,2025年一季度,北部生態新區政務服務事項辦結率100%,企業滿意度達100%。
據介紹,北部生態新區在柳州市率先實施政務服務“一窗綜辦”改革,將原本分散於新區8大部門、3個直屬機關的16個對外服務窗口,精簡整合為5個綜合服務窗口。企業提出訴求後,綜合服務團隊主動為企業提供個性化服務。通過簡易事項“簡事快辦”,疑難雜症“局長幫辦”等精準服務,76.3%的事項實現“即來即辦”,政務服務好評率達到100%。
有陽光,有雨露,有沃土,有真誠。這也許就是年輕的北部生態新區之所以“智”勝的根本。(記者 覃偉立 陳明桂 通訊員 顧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