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於技術攻關 傳好接力棒——一名“85後”基層工程師的擔當-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正文
2025 06/29 16:56:56
來源:新華網

勇於技術攻關 傳好接力棒——一名“85後”基層工程師的擔當

字體:

  新華社南寧6月29日電(記者黃慶剛)夏日炎炎,在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的車間內,機器轟鳴聲此起彼伏,不時可以看到技術工人穿梭其間,或維修設備,或進行調試。

  “自動化生産線有哪些常見故障,怎樣才能更快發現、解決問題?”

  “傳感器故障、電氣故障、機械故障、控制系統故障都是常見故障,要定期檢查設備的潤滑和損壞情況、修復或更換故障PLC和修復通信線路……”

  車間內,公司設備動能事業部設備智能物聯技術高級主任工程師李海樺正在和同事討論設備維修和調試技巧,他們經常交流設備故障存在的常見問題,分析問題原因,對比各種解決方法的優缺點。

李海樺在和同事討論設備維修和調試技巧。新華社發

  “維修調試設備時,我們經常交流看法,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思路。我們在這種對比實踐中,不斷摸索出更高效的解決方法。”李海樺説,每當有人問起他的具體工作,他總會用“設備醫生”類比,解決車間設備的“疑難雜症”。

  工作中,李海樺和團隊發現,原來一些設備只能等到出現故障才能維修,有時會耗時耗力甚至影響生産進度。“醫院可以治未病,設備是不是也可以將維修保養前置?”這兩年,這樣的想法不斷在李海樺的腦海中出現。

  經過多次實驗和探索,李海樺和團隊一起研發“預測性維護系統”,通過為設備裝上傳感器,可以隨時了解設備運行參數變化,利用人工智能等技術分析發現零件磨損、老化等跡象,維修部門可以提前介入維修保養,大幅降低了故障的發生率。“這套系統能夠給設備‘治未病’,早發現、早處理,為穩定生産保駕護航。”李海樺説。

  經過10多年的努力,李海樺從一名普通工人成長為特級技師、正高級工程師,目前主要從事數控設備與自動化裝配線的維修與調試工作。

李海樺現場了解設備運轉情況。新華社發

  作為一名黨員,李海樺深感責任重大。“如何在自己領域繼續精進”“如何更好地做好傳幫帶作用”“為更好地培養技能型人才,還需要做些什麼”……李海樺經常思考這些問題。

  “技術的迭代更新與發展離不開人才的培養,我們將在不斷提升自身技術水平的同時,培養更多專業型技術人才,為製造強國建設作出新的貢獻。”李海樺説,剛工作時,他跟着師傅出任務,師傅都手把手地指導,傾囊相授,用“傳幫帶”為年輕人鋪好成長“快速路”。

  獨木不成林,一花不是春。作為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的一員,李海樺為提升整個維修團隊的技能水平,還擔起了玉柴設備技術培訓的重任。14年來,他培訓的人數超180人次,培訓課時達300小時。

李海樺正在調試設備。新華社發

  “培訓是一種師徒間的雙向學習,思路和想法在培訓中也會不斷更新。後期我們將進一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重點探索新型學徒制培訓,培育符合時代發展的複合型工匠。”李海樺説。

【糾錯】 【責任編輯: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