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為讓鄉親過上更紅火的日子”——她用實幹將“苗山夢”照進現實-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正文
2025 06/29 16:56:35
來源:新華網

“只為讓鄉親過上更紅火的日子”——她用實幹將“苗山夢”照進現實

字體:

  新華社南寧6月29日電(記者楊馳)“群眾是我的老師,黨員最大的成就感就是為老百姓踏踏實實做事。”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安陲鄉江門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楊寧説。

  2010年,大學畢業的楊寧放棄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回到家鄉江門村。“當時村裏條件很差,村裏的路一下雨就全是泥,村民騎摩托都怕打滑。”受困於重重大山,村民們除了外出務工,很難有別的收入。過往的艱難日子,楊寧説起來都歷歷在目。“我的夢想就是要讓老鄉們過上好日子!”

  剛擔任江門村大學生村官時,很多村民都以為楊寧只是來村裏“鍍金”的。“2011年村黨支部換屆,有老黨員反對我進村委班子,怕我幹一兩年就走了,選上了也沒用。”楊寧説,她決心做好每一件小事來改變村民們的看法。

楊寧帶着村幹部和村民下屯走訪。新華社發

  幫村民填寫申請表、開證明、上門講解政策……每當為村民解決一件件“舉手之勞”的小事後,村民都會向楊寧再三&&感謝。“我只是做了些小事,村民都能感受得這麼真切,我感覺更應該為村民多做些實事。”楊寧説。

  為打破江門村産業發展困局,楊寧用3年的時間嘗試發展竹子加工、辣椒和葛根種植等産業。由於各種原因,幾次嘗試都未取得理想的效果,但她並沒有退縮。

  2017年,楊寧再次嘗試採用苗家傳統的“稻+鴨+魚”共作模式推廣紫黑香糯種養結合。一開始,村民們對此半信半疑。為了給鄉親們吃上定心丸,楊寧狠下心賣掉了婚房,籌集到了30多萬元。動員會上,一名村民看到楊寧的種種努力後決定挺身支持:“我相信小楊,紫黑香糯肯定能成,我願意帶頭試種!”

楊寧和村民一起整理秧田,為插秧做準備。新華社發

  在楊寧率先垂範帶動下,村民紛紛積極響應。楊寧和村民們起早貪黑,播種、施肥、除草……每一個環節楊寧都和村民們齊上陣。功夫不負有心人,當年“稻+鴨+魚”共作模式終獲成功,每畝效益增加了1500多元。

  2020年,江門村實現了整村脫貧。拼搏不息的楊寧在收穫村民認可的同時,也在2021年獲得了“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的殊榮。

  脫貧不是終點,更是新的起點。2023年,楊寧決定再次嘗試新的探索。

  綠水青山是大苗山最寶貴的財富。如何讓這山林激發出更大的能量,帶領家鄉村民致富,這次楊寧瞅準了青山間源源不斷的山泉水——建水廠!

  説幹就幹,楊寧帶領村民&&專家多方論證,並&&幫扶後援單位支持,用時不到兩年的時間就建成了當地第一家山泉水廠。2025年1月,水廠正式投産運營。看著一汪清水源源不斷地灌入瓶中,賣出大山,村民們做夢也想不到自己習以為常的山泉水也能變身“致富水”。

在融水苗族自治縣江門村青雲峰山泉水廠,工人正在檢查瓶裝水。新華社發(覃美 攝)

  “水廠預計年産值可達500萬元,能為村集體帶來超50萬元的收入,村民還能來水廠就業。”談起水廠的效益,楊寧抑制不住興奮地説,水廠的分紅可以增加村民的福利,還能改善村裏的基礎設施。

  一人強不如眾人強,更要黨員帶頭強。2021年,蘇州大學畢業的“95後”黨員梁櫻林被楊寧的“苗山夢”所吸引,也回到了大山中。“人生的理想不只在大城市可以實現,大山裏也能讓理想開出花。”已是村裏水廠負責人的梁櫻林,正和越來越多的回鄉年輕人一起,將自己的“苗山夢”一點點變為現實。

  如今,在楊寧和黨員們的共同帶領下,江門村還發展起了黃金百香果、羅漢果、油茶等特色農産品産業,又組建了江門村建築隊,村裏的臘味加工廠和山泉水廠的發展更是如火如荼。多元化的産業振興之路讓村民找到致富路,村民人均年收入達到了2萬多元。

  “今年暑假我還計劃邀請城裏的孩子到村裏來研學,大家一起結對子,讓孩子們親身體驗江門村越來越紅火的生活。”夜幕下,走訪完農戶的楊寧一邊快步向前走着,一邊憧憬着美好的未來。

【糾錯】 【責任編輯: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