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在廣西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共和鄉古喬村的婚喪嫁娶講究大操大辦,村民負擔沉重。如今,這一現象得到有效改善,文明新風漸入人心。
談到村裏的變化,古喬村黨支部書記農朝慧深有感觸:“以前一場喪事辦下來,全村人都累癱。現在好了,酒席也簡單了,大家負擔輕了。”
近年來,古喬村兩委推行“還禮減菜”,主家對隨禮回退20元,並形成村規民約:白事操辦縮短為1天1夜,宴席4菜一湯,每桌成本控制在200元左右。同時大力推行婚嫁新風,倡導不收彩禮,避免高價彩禮帶來的經濟壓力。
如今,婚事、新居落成不收禮金等做法在古喬村已漸成風氣。
2024年,古喬村試點推行紅白事“五個統一”:統一操辦規模、統一宴席標準、統一服務隊伍、統一禮金上限、統一監督管理。各屯充分利用曬谷場等閒置場地建立紅白理事服務中心,組織村民購置公用餐具,統一管理循環使用,有效降低了群眾負擔。
該村裏成立的各種組織,也為村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幫助。那味屯脫貧戶黃武藝在廣東務工時不慎因煤氣爆炸大面積燒傷,高昂的治療費用讓家庭陷入困境。村青年基金會及時支出10萬元救助款,幫助他渡過難關。
這樣的青年基金會在古喬村17個屯均已成立。村民每年自願捐獻5萬至6萬元作為基金,全部用於本屯公益事業,包括救助重大疾病困難家庭、資助考上大學的困難學生、開展節日慰問老人活動等。
村委會副主任黃江介紹,古喬村還成立志願服務隊,積極參與清掃公共場所、清理疏通農田水渠、組織互助搶收搶種等文明實踐活動。

古橋村田園風光。
在破舊立新中,村民們將更多精力投入到産業發展中。古喬村深入創建糧食産業示範區,註冊了3個商標,建設2個糧食加工廠,年加工能力超萬噸。此外,發展甘庶、種桑養蠶、漁業等庭院經濟,群眾生活日漸富足起來。
2024年以來,古喬村利用革命老區項目建設、粵桂協作、“一事一議”等政策,組織實施山塘改造、公共場地硬化、污水處理、路燈、鄉村文化墻、休閒亭建設等一批項目。村民積極支持,主動投工投勞,部分村民還主動讓出1至1.5米的宅基地用於拓寬公共通道和休閒場所,人居環境得到改善。
如今,古喬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蔚然成風(韋哲 黎啟海 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