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州書寫“農業答卷”:標準化鋪路 數字化提速-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政務信息推廣 > 正文
2025 06/19 12:12:15
來源:賀州市融媒體中心

賀州書寫“農業答卷”:標準化鋪路 數字化提速

字體:

  在廣西賀州市八步區鋪門鎮新華村的國家數字種植業創新應用基地,滴灌管道正將水肥精準輸送到整齊的田壟裏。“以前靠天吃飯,現在用上滴灌技術,省工又增産,今年我種的毛節瓜畝産超2500公斤!”種植戶侯慧敏喜上眉梢。從田間地頭的科技實踐到産業集群的崛起,從單一農産品種植到全産業鏈升級,賀州正以一份亮眼的“農業答卷”,書寫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標準引領 蔬菜産業邁向高端

  品質是農産品的生命線。在蔬菜産業發展中,賀州市以“標準化”為抓手,着力構建從生産到銷售的全鏈條質量體系。對標粵港澳大灣區農産品質量安全標準,賀州先後編制了豆杯、菜心等10個供港蔬菜生産技術規程標準,其中4個獲評廣西地方標準;制定了8項産品質量團體標準和2項包裝運輸標準,真正實現了“一個標準供灣區”。

  在富川瑤族自治縣葛坡鎮白牛村的現代設施蔬菜産業園內,AI智能蜘蛛抓手正在進行育苗作業,自動補光、餘熱回收等綠色能源技術的應用,使溫室能耗降低了30%。“這裡的蔬菜從播種到採摘,全程數字化管理,品質自然過硬。”富川瑤族自治縣萬畝設施蔬菜産業園區負責人孫延亮介紹道。

  賀州積極引進澳門澳鮮、中農信投等企業,建成了八步鋪門、平桂羊頭等5個萬畝設施蔬菜基地,打造了八步東融供港蔬菜産業示範區、平桂設施蔬菜産業長廊等標誌性項目。目前,賀州市累計認證供港澳蔬菜備案基地23個,供港蔬菜質量監測合格率連續多年穩定在99%以上,“野裏鄉”辣椒等147個綠色、有機農産品品牌,成為賀州農業閃亮的品質標籤。

  為打通農産品“出村進城”通道,賀州積極採取“直通直銷”模式。通過與澳門安成公司等港澳企業簽訂直銷協議,賀州農産品實現了從田間到餐桌的直採直供。在2025年香港工展會上,賀州菜心、豆杯等特色蔬菜一經亮相,便吸引眾多采購商洽談合作,進一步提升了賀州農産品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知名度。

  借勢灣區 特色農業成“金字招牌”

  憑藉毗鄰粵港澳大灣區的黃金區位優勢,賀州將“對接灣區、服務灣區”作為農業發展核心戰略。2025年上半年,全市新增29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産基地,累計認定101個,數量穩居廣西首位。如今,賀州的蔬菜、水果、畜禽等農産品,通過冷鏈物流專線,每日源源不斷供應大灣區,成為灣區市民餐桌上的“常客”。

  “去年我們的臍橙在深圳、香港的超市供不應求!”富川瑤族自治縣柳家鄉果農陳大姐欣喜地介紹,依託大灣區“菜籃子”基地認證,她家用現代化分選設備將色澤、甜度俱佳的臍橙精準分級,廣東的客商爭先訂單。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賀州市蔬菜(含食用菌)産量達64.89萬噸,同比增長4.91%,灣區市場的旺盛需求,正強勁驅動着賀州特色農業加速發展。

  集群發力 多元産業協同升級

  “這批鷓鴣苗,養殖70天左右可以出欄,預計每只一塊五的利潤。”昭平縣黃姚鎮北萊村鷓鴣養殖基地管理員甘澤強説。

  北萊村引進了全自動化鷓鴣苗養殖設備,可實時監測並自動調節溫度、風量及濕度,為鷓鴣苗提供最佳生長環境。目前,北萊村鷓鴣養殖基地擁有2套自動調節加溫機設備和2套風機恒溫器,技術升級使鷓鴣苗成活率從85%提升至95%,預計年增收超25萬元。

  賀州還在多個領域持續發力,打造特色農業産業集群。在畜禽養殖方面,京基智農三期規模豬場採用智能化養殖模式,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高達95%,有力推動了生豬全産業鏈發展;漁業方面,昭平縣的稻魚共生、陸基圓池鰻魚養殖等新模式,實現“一水多用、一地多收”,2025年上半年全市漁業産值同比增長12%;在香芋全産業鏈建設上,全市穩定種植面積17萬畝,大力推進國家級優勢特色産業集群項目,引進多家深加工企業,將香芋加工能力提升至28萬噸,開發出香芋罐頭、芋泥餡料等30余種産品;在設施農業領域,新建設施大棚4000畝,無人機巡檢、智能灌溉系統等技術廣泛應用,平桂區更獲評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創新引領區,成為廣西唯一入選的縣(區)。

  從新華村的數字農業試驗田到覆蓋全市的特色産業集群,從單一農産品種植到“産加銷”一體化的全産業鏈布局,賀州農業正以科技為筆、以市場為紙,描繪出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何丹)

【糾錯】 【責任編輯: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