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柳州如何重塑工業DNA-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正文
2025 06/15 09:08:44
來源:廣西日報

看柳州如何重塑工業DNA

字體:

  原標題:看柳州如何重塑工業DNA

  6月的柳州,街道、公園,百花盛開、姹紫嫣紅,空氣中洋溢着蓬勃向上的力量。柳州市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至4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7%,增速較一季度加快0.7個百分點。

  作為廣西工業重鎮,柳州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産力發展,成立工業發展領導小組,組建九大産業攻堅小組,積極打造廣西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暨産業集群創新基地,其中應用場景展示中心和産業集群示範基地是建設的重中之重。目前,形成了以汽車、鋼鐵、機械産業為龍頭,智能終端及機器人、新能源、新材料等産業並存的工業門類齊全的現代化産業體系,在國家41個行業大類中涉及33個大類。

  技術創新策源地

  6月14日,在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的裝載機智能工廠裝配車間,只見智能立體庫按生産節拍吞吐零部件,空中EMS輸送線不停配送物料,一輛輛AGV自動運輸車穿梭其間……

  在這間工廠,自動化和智能化設備超過85%,全場景的“5G+Wi-Fi6”網絡覆蓋,各場景間的信息壁壘被打破,下料、分揀、機器人焊接及涂裝、柔性化裝配、物流等環節,實現了“人、機、料、法、環”各要素全面互聯。

  如果説智能工廠是柳工技術落地的載體,那麼其全球研發中心則是孕育創新的母體。從中國首&輪式裝載機Z435,到全球首&&用5G智能遙控裝載機、新一代無人駕駛電動裝載機等,柳工的大部分科技創新,都源自柳工全球研發中心。“依託11個國家級創新平台,我們重點推進電動化、無人化、數字化及AI和極端化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推動柳工乃至整個工程機械行業的高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發展。”柳工全球研發中心科創規劃院院長陳羽介紹。

  研究中心、實驗室、技術中心等,是柳州工業技術和産業推陳出新的策源地。記者在位於柳東新區的廣西新能源汽車實驗室的測試場地看到,一輛極速行駛的新能源汽車,在合流路段精準完成打燈、變道、超車等動作,整個過程行雲流水,一氣呵成。

  “車輛上搭載的‘靈眸智駕3.0’系統,是實驗室最新研發成果。”上汽通用五菱智駕集成高級技術官羅覃月介紹,實驗室由上汽通用五菱牽頭組建,於2022年3月成立。截至目前,已累計申請專利2104項,主導或參與制定標準120份,30項以上核心技術産業化。

  當技術突破遇見産業鏈協同,創新裂變效應愈發顯著。2022年8月30日,柳鋼集團與上汽通用五菱聯合實驗室揭牌成立;9月30日,柳鋼集團與廣西汽車集團聯合實驗室揭牌成立。目標直指——廣西汽車用鋼本地配套。

  今年2月初,柳鋼集團主要領導走訪東風柳汽、柳工集團、上汽通用五菱、廣西汽車集團時&&,柳鋼集團緊跟汽車、工程機械、家電、新能源、船舶及海洋等下游行業需求結構變化,加快打造高端産品集群,産品結構由原來的建築用鋼材佔比近70%轉變為製造業用鋼材佔比超70%,汽車面板首次在區內生産並實現零的突破。

  據了解,柳州正推進完善創新聯合體組建與運行管理實施細則等政策,布局19家國家級、242家自治區級、676家市級創新平台,力求強優勢、補短板、填空白,不斷實現“從0到1”和“從1到10”的科技攻關突破。

  製造業冠軍企業頻出

  技術創新與産業創新雙輪驅動,讓百年工業基因結出柳州耀眼碩果——廣西製造業單項冠軍。

  一個世紀前的1920年代,廣西汽車集團所屬企業柳州五菱柳機動力有限公司的前身柳州機械廠,製造出了廣西第一輛汽車——木炭車;百年後的2020年代,五菱柳機攻克發動機核心部件缸蓋鑄造工藝技術,獲得國內頭部主機廠批量訂單。因缸蓋及缸體毛坯在廣西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一,五菱柳機獲評2024年廣西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

  “單項冠軍”評定標準嚴苛:長期專注於製造業特定細分領域,生産技術或工藝水平國內先進,單項産品市場佔有率位居國內前列的企業。

  柳鋼集團的集裝箱板,以高強度、不易變形、耐磨損、使用壽命長等特點,在市場上獲得高度評價,廣泛應用於華南、華東地區的集裝箱製造,擁有多家穩定客戶,成為該企業獲評2024年廣西製造業單項冠軍的關鍵支撐。

  “柳鋼堅持以科技創新為魂,全力抓好新産品、高附加值産品的研發工作。”柳鋼科技質量中心總經理鄧深説。3月6日,柳鋼生産的3800毫米寬厚板成功獲得中國船級社(CCS)認證,標誌着該産品正式進入高品質船用鋼板應用領域,這也是柳鋼推進汽車用鋼、船舶及海洋用鋼、新能源用鋼、精品工業長材等“四個百萬噸”産品升級工程取得成績的具體體現。

  不僅是重量級企業,如今,柳州的中小型民營企業也有冠軍崛起。

  柳州源創電噴技術有限公司專注研發生産汽車噴油器。15年來,從無到有,解決“卡脖子”難題、參與全球競爭。“最初,國內沒有可以借鑒的經驗,國外技術又嚴密封鎖。”公司副總經理莫韜&&,經過不懈努力,他們不僅研發噴油器,還自主研製生産設備,建起了生産線。2024年,源創電噴入選自治區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

  幫助企業爭取資金支持、降低融資貸款成本、擴大優質項目投資、激發創新活力等,柳州長期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培育出更多的單項冠軍企業,推動技術鏈和産業鏈無縫對接,加快構建現代産業體系。目前,該市已培育出上汽通用五菱、柳工、歐維姆等3家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以及柳鋼、東風柳汽、廣西汽車集團等33家自治區級單項冠軍企業,數量位列全區前列。

  新興工業新力量

  既要頂天立地,也要鋪天蓋地。更多的中小科技型企業不斷地融入柳州實體經濟,壯大了新質生産力。

  柳州華霆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車間內,工人和工業機器人協同,源源不斷地生産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該公司總經理汪浩告訴記者,下一步計劃建設華霆的華南基地,進一步擴大國內市場和東盟出口業務。

  産業與創新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柳州工業的DNA。

  在柳州北部生態新區,廣西颶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擁有國內首條氮化鎵半導體激光器芯片量産線。經過電極鍍膜、刻蝕等100多道工序,將數萬顆激光芯片集聚在2寸大小的晶圓上。“經過20多年的克難攻堅,我們研發出一整套獨創的、全新的晶體外延技術,攻克了氮化鎵激光芯片的製備工藝與封測難題,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實現了藍、綠光半導體激光器芯片的進口替代。”該公司副總經理蔣盛翔自豪地説。

  這種突破性創新持續涌現:陽和工業新區內,廣西晶聯光電材料有限責任公司新投産的廠房正在生産ITO靶材。各類電子屏幕,用的都是ITO透明導電薄膜。2016年以前,這一液晶屏核心材料完全依賴進口,如今晶聯光電不僅實現國産化,更瞄準超大尺寸TFT-LCD靶材技術攻關。“新一代産品有望再次打破壟斷。”總經理黃誓成信心十足。

  截至目前,柳州已擁有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1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84家、創新型中小企業3372家、自治區級瞪羚企業11家、隱形“獨角獸”企業1家,覆蓋汽車、工程機械、鋼鐵、人工智能及機器人等多個行業領域。今年1—4月,柳州市高技術産業投資同比增長69.2%。其中,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88.3%。

  奔騰柳江水,智造新生機。當傳統工業基地插上科技創新之翼,柳州正以“向新而行,以智致遠”的魄力,書寫現代化産業體系的新篇章。(記者 陳明桂 黎靜 覃偉立)

【糾錯】 【責任編輯: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