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位於廣投臨港循環經濟産業園內的綠色生態鋁項目配套20萬噸級高樁碼頭(以下簡稱“廣投臨港碼頭”)正式投運,標誌着廣西首座20萬噸級高樁碼頭、北海港首座20萬噸級散貨碼頭泊位正式進入生産運營階段。

廣投臨港循環經濟産業園20萬噸級高樁碼頭(廣投臨港碼頭)正式投運。於威 攝
廣投臨港碼頭設計建設1個20萬噸級散貨泊位智能化碼頭,於2024年1月開工建設,歷經16個月零18天,2025年6月順利通過竣工驗收,並取得港口經營許可證。
廣投臨港碼頭采用高樁碼頭結構形式,岸線長度361.5米,設計年通過能力988萬噸,距離後方堆場及氧化鋁生産環節僅300余米,擁有先進的裝卸設備和完善的配套設施,配置3&(單&卸船額定能力2500t/h)橋式抓鬥式自動化、無人化卸船機,可實現“抓料卸船、堆取料輸運”的全流程智慧化操作。
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基礎設施,廣投臨港碼頭將為廣投北海綠色生態鋁項目提供穩定的物流支撐,同時使北海港吞吐能力提升近千萬噸,為廣投集團臨港産業和向海經濟高質量發展、服務廣西“一區兩地一園一通道”建設注入強勁動能。

廣投臨港循環經濟産業園形成“前港後廠”和“港口+産業+城市”深度融合的循環産業生態。張顯 攝
作為廣投臨港循環經濟産業園的“原料輸入+産品輸出門戶”,廣投臨港碼頭的高效運營對保障後方物流堆場的原料供應穩定及産業鏈生産線有序運轉至關重要。廣投臨港工業公司以“技術賦能+管理升級”雙輪驅動,積極構建“預防性維護體系+智能故障預警+管理流程優化”三位一體保障體系,通過傳感器實時監控、備件庫存智能管理、多源數據AI預警分析及維護流程標準化與數字化等手段,築牢碼頭“穩定基石”。
依託碼頭“背靠大西南、毗鄰粵港澳、面向東南亞”的區位優勢,廣投臨港循環經濟産業園將構建高效便捷、內外聯通的現代物流體系——鐵山港鐵路貨運主站距碼頭僅10公里,氧化鋁産品可通過鐵路網輻射全國;通過平陸運河實現“江海聯運”“河海聯運”,通達南寧、百色及雲貴等地,形成“公鐵海河”多式聯運的立體物流網絡。
下一步,廣投集團將持續秉承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標準,依託廣投臨港循環經濟産業園打造“智慧綠色港口”,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自動化技術等,加速科技與業務深度融合及産業協同,積極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前港後廠”“港産城一體化”臨港循環經濟産業園,為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貢獻廣投力量。(譚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