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營商環境之“優” 謀經濟發展之“進”-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正文
2025 06/12 09:26:27
來源:廣西日報

以營商環境之“優” 謀經濟發展之“進”

字體:

原標題:以營商環境之“優” 謀經濟發展之“進”

  建設中的廣投北海綠色生態鋁項目。張顯/攝

  廣西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設立經營主體專席。(自治區市場監管局供圖)

  一個地區的GDP增長中,良好營商環境的貢獻佔多少?這很難回答。但從一項項具體經濟活動中,你也許能窺見答案:

  個體戶擴大經營要轉型升級為企業,最快半天可辦結;

  經營主體錯繳2500萬元款項,72小時極速退付;

  企業項目在當地政府支持、服務下,半年實現從落地建設到投産,兩個月實現從投産到上規……

  一流營商環境不僅是吸引力、競爭力,更是生産力、驅動力。今年以來,我區大力優化營商環境,厚植發展沃土,讓企業安心發展、舒心經營、強心奮進,助推項目快開工、早投産,讓經濟動起來、跑起來。

  政務服務向“智辦、好辦”升級

  由於經營規模擴大,今年4月,南寧市武鳴區個體戶楊初韓沃柑種植園決定升級成一家公司。

  “個體戶可以直接變更登記成企業,以為手續很複雜,沒想到網上就能辦。”種植園的會計李傑生在家完成業務申請,營業執照第二天就出來了,公司成立時間、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延續了“個體戶”時代的信息,讓公司業務得以保持穩定。

  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為企業,是經營主體發展壯大的重要路徑。2024年,我區在全國率先探索“個轉企”“一件事”改革,將辦理時限由39個工作日壓縮至最快0.5個工作日。今年4月,這一改革在南寧試點基礎上推廣至全區。

  開辦餐飲店“一件事”、開辦超市/便利店“一件事”、新生兒出生“一件事”……打開廣西數字政務一體化平台,高效辦成一件事專區已上線50余項個人和企業“一件事”套餐,涵蓋從出生到退休、從新車上牌到就醫報銷、從開小店到項目用地用林等多領域事項。

  當前,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我們的生産、生活場景,也給政務服務帶來效率大提升。

  手指輕點屏幕,輸入“怎麼辦理個體戶營業執照”,屏幕馬上以“秒級”速度跳出材料清單——這是柳州市政務服務中心微信公眾號“在線幫”提供的服務。借助AI助手,平台能快速給出政策解讀、辦事指南等多個領域問題的答案,精準度達到90%以上。

  崇左市利用人工智能,為政務工作人員處理大量重復性、規律性工作;欽州市用人工智能優化“欽易問”政務平台,為辦事群眾提供秒級精準解答;百色市利用人工智能,讓12345熱線平均通話時長縮短約50秒、智能派單準確率提升至96%以上……

  今年4月,自治區黨委、政府印發《關於加快推動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的決定》,提出要推進電子政務雲網建設,引接人工智能政務助手,在更多領域實現“高效辦成一件事”。

  政策春風吹拂下,我區政務服務將從“能辦”向“智辦、好辦”不斷迭代升級。

  無事不擾、有求必應

  “叮鈴鈴……”今年1月,一通急切的電話撥向國家稅務總局合浦縣稅務局。

  電話中,合浦縣一家企業的工作人員稱,該公司通過電子稅務局錯繳了一筆2500萬元的土地出讓金,希望辦理退費。

  資金是企業的血液。信息反饋到北海市經營主體反映問題響應處置機制工作專班辦公室後,該辦公室聯合合浦縣稅務局、自然資源局、財政局構建協同機制,讓款項72小時完成退付到賬。

  此次退付協調,既是北海市“極速退付”一站辦結的新突破,也是我區進一步暢通政企溝通渠道、優化營商環境的又一實踐。

  2023年8月,我區提出構建經營主體反映問題響應處置機制,目前已搭建起一個縱向貫通至鄉鎮,橫向連結14個部門的組織領導體系,對問題響應處置工作進行統籌協調,打造&&經營主體的“總客服”。

  廣西雲之羲醫療設備有限公司被拖欠40萬元款項,反映問題次日便解決;貴港市平南縣工業園區總平圖審查時效提升,企業廠房得以快建成、早投産;廣西藍水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一宗海域使用權因抵押問題無法及時換發相關權證,經前期協調溝通後,1個小時便完成“帶押換證”登記……

  響應處置機制建立後,經營主體訴求有了更暢通的反映渠道。一個又一個問題在機製作用下解決,萬千經營主體得以更專注拼經濟、謀發展。

  “2025年以來,我區進一步健全響應處置機制,做到無事不擾、有求必應。”自治區市場監管局有關負責人&&,通過數字賦能,實現問題受理“秒級響應”、處置進度“分秒必爭”,全量工單7×24小時響應分辦,響應處置機制服務質效再提升。

  數據顯示,2025年以來,響應處置機制共受理訴求6.71萬件,求助、投訴、舉報類工單綜合評價解決率84.08%。

  “目前,我區已印發行動方案,進一步強化政企溝通,切實解決企業反映問題。”自治區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依託營商環境“智管雲”系統,我區建立了“企呼我辦”兜底辦政企溝通平台,&賬式管理、清單化推進涉企重點疑難問題解決。

  靠前服務護航項目建設

  近日,南寧市興寧區一舊改項目,從土拍結束到開工僅用了15天。

  在“拿地即開工”高效服務機製作用下,南寧中海宏洋房地産有限公司15天拿到項目主體施工許可。“這創下中海宏洋集團在全國的記錄。”該項目總監顧思遠説。

  項目建設是經濟發展的關鍵支撐,土地是項目建設重要的生産要素。從最初分階段辦理施工許可證、提前介入質量安全監督,到如今更優的審批流程、更簡的申請材料、更高效的容缺管理,南寧市2020年推出“拿地即開工”政策,目前已迭代至4.0版。

  5年多來,南寧已有南寧國際科技産業城人工智能科創中心、南寧市平陽村片區城中村改造項目等725個項目通過“拿地即開工”取得施工許可證,平均為企業節約工期3—4個月。

  為確保項目穩得住、發展好,廣西各級政府部門、機構及相關中直駐桂單位聚焦企業需求,主動靠前服務,讓一個個項目“跑”出施工、投産“加速度”。

  在欽州,為保障廣西恒逸高端綠色化工化纖一體化項目順利建設,南方電網廣西欽州供電局成立供電服務專班,提前了解項目規劃和建設情況,通過現場辦公、定期會商協調解決問題、優化施工方案等舉措,保障重大項目用電“快裝、快接、快送”。

  在北海,總投資約500億元的廣投北海綠色生態鋁項目建設正酣。項目建設之初,辦理施工許可證遇到困難。北海市鐵山港區政府部門主動服務,幫助企業快速梳理手續辦理路徑,讓原本1—2個月的流程時間縮短至10天。

  在玉林,廣西珈瑪特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年産30萬噸新型肥料項目,從落地建設到今年1月投産,僅用半年時間;從投産到上規,僅用2個月。

  玉林市成立“項目服務專班”,從項目選址、用地審批到環評手續辦理全程跟進,為企業提供“全鏈條”服務。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眼下,廣西近600名實體經濟服務員遍佈全區,活躍在重點企業、重點項目、重點園區一線,為企業排憂解難。

  一幅自治區、市、縣三級聯動、同頻共振,各部門上下同欲、合力作戰,全區政企互動、同題共答的優服務、拼經濟圖景,在八桂大地躍現。(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劉冬蓮 陸權香 通訊員 王中余 鄒 榕)

【糾錯】 【責任編輯:牙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