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寧三美學校的學生走進東盟國際細胞庫研學基地,從壯醫藥活態傳承的角度,了解毒虛致病解碼術,開啟了一場乾貨滿滿的“細胞科技×壯醫智慧”探索之旅。

步入嚴格溫濕度控制的實驗室外圍通道,學生們近距離感受細胞製備與存儲的高標準。通過專業講解,他們了解到幹細胞和免疫細胞的科研價值與應用前景,聆聽我國在細胞研究與臨床應用方面的合作實例。
在“凍活魚”實驗中,實驗室工作人員指導學生將活魚放入液氮中,幾秒後取出,小魚瞬間變得“硬邦邦”;而當放回常溫水中,它竟在幾分鐘後“復活”,重新游動。
在“細胞與中醫的千年對話”主題課上,學生們通過見、聞、摸、辨,認識20多種中草藥。在八段錦體驗環節,導師用科學視角拆解招式奧秘:從“調理脾胃需單舉”促進消化代謝,到“搖頭擺尾去心火”調節神經壓力,傳統智慧與現代生物學竟完美碰撞。
通過攝像頭采集面相、舌苔圖像,再將手腕輕放在智能傳感器的腕墊上捕捉脈搏頻率、節律以及波形特徵等脈象信息,短短幾分鐘,系統便結合大數據模型分析生成一份包含氣血狀態、體質傾向、亞健康風險提示等的身體狀態評估報告。這場人工智能和中醫的跨界嘗試,讓學生們親眼見證現代科技如何為傳統“把脈”技藝插上的智能翅膀。
這是一場鏈結前沿科技、傳承民族智慧、啟迪未來創新的深度交流。目前,東盟國際細胞庫已成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級“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與“科普教育基地”,始終秉持“科學普惠”理念,致力於打造生命科學教育實踐標杆平台,為學子提供沉浸式研學服務。未來,該基地將繼續以細胞為“窗口”,引領更多青少年觸摸科技脈動,讓探索的勇氣與創新的火種生生不息。
【糾錯】 【責任編輯:牙舉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