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大化:粵桂協作破“水困” 同心共築“振興路”-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政務信息推廣 > 正文
2025 06/12 19:18:26
來源:大化瑤族自治縣融媒體中心

廣西大化:粵桂協作破“水困” 同心共築“振興路”

字體:

  廣西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地處滇黔桂石漠化片區核心區,境內喀斯特地貌佔比超90%,峰叢密布的地理特徵導致地表蓄水困難,“望天喝水、雨季屯水、旱季斷流”曾是當地群眾的難題。近年來,大化持續深化粵桂協作機制,聚焦“用水難”問題精準發力,賦能鄉村發展,書寫了粵桂協作“水潤瑤鄉”的動人篇章。

  今年年初,大化遭遇罕見旱情。在七百弄鄉,由粵桂協作投資1530.96萬元建設的抗旱應急供水工程,成為抵禦旱情的“硬核”力量。該工程從紅水河抽取水源,通過三級泵房抽水站層層加壓,將水提升至600米高處,再順着輸水管道送往全鄉各處。自旱情發生以來,該供水工程晝夜不息地為山弄中數萬受旱百姓送去“生命之泉”,累計抽水量超3萬噸。“在旱情高峰期,我們每個月抽水4500多噸,供全鄉各村村民飲用,極大緩解了災情的影響。”該工程抽水站管理員楊長江介紹。

  在大化,這樣的水利工程並非個例。位於七百弄國家地質公園核心區的七百弄鄉弄騰村,缺水問題制約着當地旅游業發展。2021年11月建成的王烈水庫,不僅解決了周邊7個行政村1.59萬人的飲水難題,還能灌溉下游2500畝耕地。受益於此,弄騰村農家樂、鄉村旅館等經營場所實現全年穩定運營,2024年,該村旅游業收入突破50萬元。

  這座由粵桂協作投入3087.92萬元建設的水庫,壩高26.5米、總庫容37.7萬立方米,通過94米長壩體鎖住山泉,形成“水庫蓄水、管網輻射”的供水網絡。“水庫建成後,供水很穩定,我們村民用水不愁,村裏的民宿能時刻開門迎客,發展底氣更足了!”該村黨支部書記、主任藍芳玲説。

  從抗旱應急供水工程到蓄水水庫,粵桂協作在大化瑤鄉持續發揮作用。自2016年以來,大化累計投入粵桂協作資金7975.723萬元(含社會資金2164.39萬元),建成大型水庫1座,抗旱應急供水工程3個,集中供水工程43個,並在全縣16個鄉鎮建設家庭水櫃2090個。一系列水利工程的落地,有效解決了3.7萬人用水問題,灌溉面積達2500畝,不僅為瑤鄉百姓築牢了用水保障網,更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沈雁回)

【糾錯】 【責任編輯:牙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