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廣西河池市稅務部門立足合規納稅管理,持續推動企業從被動防控涉稅風險的“安全模式”向主動擁抱合規發展的“增長模式”躍升。
文旅産業蓬勃發展的浪潮中,南丹縣憑藉獨特的自然風光與深厚的白褲瑤文化底蘊,成為熱門旅游目的地。在此過程中,南丹縣稅務局依託稅收大數據分析平台,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對文旅企業納稅數據進行深度篩查,以合規納稅引導為抓手,為地方文旅産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在對廣西茂晨文化旅游投資有限公司的數據監測中,南丹縣稅務局通過大數據精準定位,發現該企業在門票收入確認、農産品加工免稅政策適用等方面存在潛在風險點。南丹縣稅務局迅速組建風險評估團隊,深入雲觀天景區指導企業規範電子發票歸集,為企業出具稅收健康診斷報告並指導完善風險防控措施,成功為企業化解8項涉稅疑難,納稅申報準確率提升至99.6%,有效築牢企業發展防線。
為進一步從源頭化解風險疑點,巴馬瑤族自治縣稅務局“老庚工作室”主動上門開展風險覆核,根據企業生産&賬、購銷合同等資料逐項梳理涉稅項目,明確各環節政策適用邊界,以風險防控前置化、政策服務精準化為市場主體構建風險可感知、問題可追溯、合規可提升的成長生態。今年以來,巴馬瑤族自治縣稅務局通過“數據篩查+人工覆核”累計幫助縣域內37戶企業化解涉稅風險,補正稅款、滯納金逾10萬元。
創新是第一生産力,為激活域內企業創新發展動能,河池市稅務部門聚焦科技創新型企業發展需求,以精細服務、精準施策為抓手,量身定制“全周期”稅費服務鏈,助力科創企業向“智造”轉型升級。
“過去喂葉、消毒全靠人工,不僅耗時耗力,還難以保證均勻度和及時性。”廣西林勝堂蠶具有限公司吳經理指着運行中的智能養蠶設備向“金鑰先楓”稅費服務團隊介紹道,“現在這套工廠化養蠶系統,不僅降低了人工成本,更是大大提高了養蠶效率。”
河池市宜州區稅務局“金鑰先楓”服務團隊通過實地調研、座談問需等方式,梳理企業研發創新中的涉稅堵點,圍繞研發費用歸集、優惠政策適用等核心問題,分層分類開展“合規第一課”定制化培訓,運用“政策落實+跟蹤問效”雙軌機制,築牢企業創新發展根基。去年以來,該團隊已幫助該企業累計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等政策紅利超28萬元,政策紅利精準轉化為研發資金“活水”。
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稅務局創新“仫佬語+普通話”雙語直播模式,在“納稅人學堂”直播培訓會上,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讀最新稅惠政策。2024年以來,累計開展雙語直播11場,觀看量突破2000人次,互動答疑70余條,加快政策紅利落地見效。
為助力企業及時糾正失信行為,大化瑤族自治縣稅務局通過“一戶一員”專屬服務機制,引導企業及時開展納稅信用修復。在日常管理中,稅務部門發現大化農之寶農産品經營有限公司因法定代表人其他關聯企業納稅信用為D級,導致該企業納稅信用連帶評為D級。大化稅務局立即向農之寶公司推送風險預警信息,並通過線上輔導企業及時申請納稅信用修復,因關聯企業連續6個月未新增納稅信用失信行為記錄,該公司成功由D級修復為A級,解決了企業申領發票的限制。
下一步,河池市稅務部門將持續完善預防性合規納稅引導機制,細化稅費服務顆粒度,助力區域稅收營商環境向更優躍升,為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稅動力。(李雅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