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龍城綻放文明之光——柳州市榮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綜述
2025年5月23日,是永遠值得柳州人驕傲自豪的日子。
這一天,420萬龍城兒女23年的接續奮鬥夢想成真了——在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柳州市榮膺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人,貴有品。文明,則是一座城市的最美底色。全國文明城市是含金量最高、綜合性最強、影響力最大的城市品牌,是對一座城市經濟社會綜合發展水平的最高評價。
創城23年,特別是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以來這4年,柳州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終於收穫了這份沉甸甸的榮譽,讓文明之光以更加絢麗的姿態,綻放於這座千年之城。
人民滿意是最美的勳章
從柳州2002年啟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以來,有一個疑問不時被人提起:“我們為什麼要爭創全國文明城市?”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柳州以23年的拼搏奮進和鍥而不捨的實際行動回答:為了人民。
一直以來,柳州以創建信仰堅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人民滿意的全國文明城市為總體目標,奮力創建具有工業特色、人民滿意、永續發展的全國文明城市。
“小區規劃了停車位,車輛統一停放不佔道,看著就舒服。”住在城中區高新南路峨嵋小區的市民覃宇航説,經過改造,小區鋪設了瀝青路面、砌上了新圍墻,人行道平整易行,車棚可以為電動自行車遮風擋雨,大家紛紛點讚。
人民滿意是最美的勳章。一個個人民群眾可感可觸可及的“真”幸福,匯聚成為一座城市最“硬”的軟實力。
位於柳州市中心的黃竹巷從過去的臟亂差變成如今游客青睞的網紅打卡點,市井老巷迎來了春天;柳北區對沙塘鎮楊柳村主幹道進行修復,解決村民出行難題;五菱社區內配備有菜市場、醫院、藥店、老年大學、公園、活動中心等生活和休閒場所,入選國家完整社區建設試點。
致廣大而盡精微。如今的柳州,民生幸福的“裏子”不斷做實。市民可享受進公園免費、學生午餐免費、老年人乘公交車免費、車輛臨時停放免費、進博物館免費等15項免費惠民大禮包;還能享受優質教育資源,覆蓋各縣區教育共同體達到52個;25家農貿市場實現智慧蝶變,相當於每4個老舊菜市場中就有1個蛻變為智慧農貿市場;配備空調、微波爐等設備的20多個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成為戶外勞動者的溫馨小屋……
生態文明帶來的綠色“福利”,也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直接體現。
“在全體柳州人的努力下,柳江水質和河岸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市民王連東1978年定居柳州,目睹了柳江從污水橫流、污物漂浮到實現蝶變的過程,切實感受到生態環境改善為柳州帶來的變化。身為柳州水上搜救志願者隊伍隊長的他,也是一名護河志願者,以實際行動守護着一江碧水。
每年4月,30萬株洋紫荊進入“粉紅時刻”,一花傾城“荊”奇柳州,更驚艷世界。市民、游客或在花下小徑漫步,或以花點綴衣衫和發間,或與花合影,用鏡頭記錄專屬於柳州的春日浪漫。
作為廣西最大的工業城市,柳州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23年的堅持,柳州收穫一方綠水青山,獲得“工業城市中山水最美,山水城市中工業最強”的美譽。柳州市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連續5年獲得全國“水質冠軍”。2024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62.13%,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4.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3.45平方米。
從市容市貌的煥新到市民素養的提升,從基礎設施的完善到社會風尚的培育,文明之風悄然浸潤着整座城市,文化自信持續增強,讓城市更有溫度、幸福更有質感。
榮光凝聚城市的精氣神
城市屬於每一位龍城兒女,創建文明城市更是全體柳州人的“大合唱”。
回首柳州23年的創城之路,不是一帆風順、一路坦途,而是充滿着爬坡之艱、闖關之難。柳州人以永不言棄、越挫越勇的奮鬥精神,鑄就了堅不可摧的“文明高地”。
6月4日,柳州市召開榮膺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總結暨再出發動員大會,充分總結了23年創城之路背後的成功經驗。自治區副主席,柳州市委書記譚丕創指出,23年的創城歷程充分體現了柳州人心特別齊、説幹就幹、從不服輸、沒有旁觀者、特別“較真”、特別執着的精氣神。
柳州創城的過程,是柳州人的性格、品格、品質,甚至品性的培養、發揚、弘揚的過程,也是工業基因、工業底蘊、工業文化、工業精神得以弘揚和提升的過程,鑄成柳州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寶貴經驗。
人心齊、泰山移,上下同欲、同心同力。
從2002年啟動創城工作至今,柳州始終堅持高位推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市領導包片包質機制覆蓋所有城區(新區)的每個角落,現場協調解決創城重點難點問題5600多個。全市各級企事業單位的黨員幹部始終牢固樹立創城“一盤棋”思想,將城市文明融入治理血脈,把創建要求轉化為常態化工作標準,800多個各級企事業單位的6萬多名黨員幹部,與廣大市民一道,共同構築起文明創建穩固的“四梁八柱”。
從1958年造就的廣西第一輛汽車、第一爐鋼水,到近年來造出廣西第一台風電機組、第一台服務機器人,回望柳州工業發展一幕幕精彩篇章,無不是抓出來、拼下來、幹起來的。
憑着這一腔熱血,柳州人打下工業發展的基礎,也鑄就了刻入骨髓的工業基因。創城路上,柳州人始終摸着黑往亮處走,摔了跟頭又爬起來,不達目標決不罷休。
聚焦桂柳新居老舊小區整治等長久以來的治理頑疾,魚峰區麒麟街道創新治理方式,下“繡花功夫”解決治理“最後一公里”問題。
魚峰區麒麟街道黨工委書記王海濤説,街道依託“百聊匯”平台,聯合社區、職能部門和居民代表協商議事得出“最優方案”,全面解決臟、亂、差等系列難題。這也成為“花小錢辦大事”的民生改造典範。
這是柳州創城圖景中的一角。近年來,柳州改造提升569個城鎮老舊小區、159條背街小巷。2021年至今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23.7萬件。
這不僅換來柳州文明城市創建活動群眾滿意度從92%提升至98%,也換來了百姓自發地參與創城。
全市上下,沒有旁觀者,都是主人翁。
從全國道德模範李建珍、楊寧,“大國工匠”鄭志明,到全市110萬註冊志願者;從堅守60年的“雷鋒街市”,到市民踴躍提出的3萬多條“金點子”,再到柳州依託覆蓋市、縣、鄉、村四級的1446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深入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善意與溫暖播撒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柳州市委宣傳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覃琪濤這樣感嘆:“市民們用主人翁精神鼓勵了我們,給予我們最堅實的力量和最堅強的依靠,激勵我們勇往直前。廣大市民由衷地喊出‘我們一起把柳州ong(意思為“推”)進全國文明城市’。”
全國文明城市的桂冠,不僅屬於柳州,更屬於每一位龍城兒女。
文明扎根賦能高質量發展
人民城市在闊步,城市人民在奮進。文明的腳步一旦扎根,城市就産生了無限的動力與蓬勃的力量。
當前,柳州正處在向更高質量發展“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徹底完成政治生態修復、化債減負、發展恢復的“三大任務”,迫切需要柳州廣大幹部職工用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精氣神來攻堅克難、破局突圍。
聚焦階段性勝利,全市上下備受鼓舞的同時,也掀起一股學習之風。進一步總結經驗、強化機制、賦能發展、擦亮名片,不斷推動文明建設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更高水平邁進,齊心協力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産力、建設製造強市,以奔跑之姿續寫文明新篇。
2025年一季度廣西優化營商環境水平監測結果顯示,在全區14個設區市中,柳州得分位列第一。今年以來,為加快破局求變、突圍求進,柳州成立市級領導小組和九大産業攻堅小組,嚴格落實“七個一批”工作機制,在全市上下迅速掀起優環境、強招商、抓項目、促發展的熱潮。
“在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柳州營商環境整體向好,緊扣經營主體滿意度,聚焦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和政企溝通等方面推出系列改革。”柳州市發展改革委主任王穎&&。
柳州市打造了全區首個立足柳州、輻射廣西的民營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成為全區唯一入選國家知識産權公共服務標準化建設試點的城市。柳州市還積極申請設立特色信貸産品“柳州工業貸”,解決企業融資需求;推出人工智能領域系列相關措施,包括行動方案、指導意見、應用場景、機會清單、優秀案例等;開展豐富的中小企業賦能活動,護航企業加快“智改數轉網聯”,走“專精特新”之路。
今年1—4月,柳州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7%。新質生産力相關領域的成績單尤為亮眼,全市規上工業主要産品中,鋰離子電池産量同比增長38.3%,服務機器人産量同比增長32%,工業機器人産量同比增長17.6%,新能源汽車産量同比增長47.3%。
城市文明建設,沒有終點,只有義無反顧不斷前行。在這座宜居宜業的山水工業之城,420萬龍城兒女將擔當不避難、奮進不徬徨、篤行不懈怠,讓“全國文明城市”之光閃耀龍城大地,為中國式現代化柳州實踐注入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覃偉立 柳州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朱柳融 榮 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