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6月6日電(華峻卿)6月6日,大藤峽水利樞紐開展“流域生態齊守護,美麗中國我先行”主題增殖放流活動,共向珠江幹流西江投放魚苗201.9萬尾,為歷年來單次放流魚苗數量之最。同時,首次在紅水河流域放流自主人工繁育的國家瀕危物種唇鯪。

圖為“流域生態齊守護,美麗中國我先行”主題增殖放流活動現場。(新華社發)
唇鯪是鯉科唇鯪屬的一種魚類,分佈在珠江水系的北江、西江及雲南元江,對水質要求較高,野外種群數量稀少。紅水河珍稀魚類保育中心模擬唇鯪野外生存環境,積極探索親本培育、催産和魚卵孵化方法,通過大量試驗,精確控制水溫、流速、水體渾濁度等,成功實現唇鯪的人工繁育。
廣西大藤峽水利樞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移民部(保育中心)副主任何大江介紹,此次活動除放流2000尾唇鯪外,還向西江投放光倒刺鲃、黃尾鲴、銀鲴、長臀鮠、三角魴、長鰭光唇魚以及“四大家魚”等魚苗。
據了解,近年來,大藤峽公司通過人工繁育技術攻關和增殖放流等措施,有效保護流域水生態系統和魚類資源。大藤峽工程運行以來,已突破10種流域珍稀、特有及經濟魚類的人工繁育技術,累計完成24次共計1790萬尾魚苗放流。
【糾錯】 【責任編輯:陳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