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項目上新 發展動能強勁-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正文
2025 05/29 09:48:11
來源:廣西日報

重點項目上新 發展動能強勁

字體:

原標題:重點項目上新 發展動能強勁

在貴港市,首家落地投産的PCB電子電路企業貴港市萬吉電子有限公司內,工人在進行生産和檢測工作。 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梁凱昌/攝

  當下,産業園區重點項目持續“上新”,發展動能愈發強勁——

  總投資100億元的中森30GWh高性能鈉離子電池項目入駐北海鐵山港區,百億級固態鈉離子産業園區呼之欲出;

  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創新合作中心(南A中心)第一批40個人工智能産業項目成功簽約,投資總額超79億元……

  作為經濟建設的主陣地、主力軍,廣西産業園區以招商引資為抓手,向改革創新要動力,促進産業攀高向新,為經濟跨越式發展提供更強支撐。

  初步統計,1—4月,全區産業園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同比增長9%;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4.2%。

  園區內外,一場乘勢而上的發展浪潮正澎湃向前。

  集聚向“新”發展合力

  4月28日,廣西正式發布2025年第一批16個人工智能開放場景清單,涉及農業、製造、交通、能源、文旅5個重點領域。廣西在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産業高質量發展方面,邁出堅實一步。

  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為搶抓發展新機遇,今年以來我區以“人工智能+”等重點産業為主攻方向,依託廣西(上海、深圳)産業合作中心等開放平台,相繼在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地區、京津冀及成渝地區開展2025年廣西大區招商活動。

  各地從自身資源稟賦、實際場景需求出發,聚焦“人工智能+”、智能芯片、數據模型等新興産業,積極對接行業頭部企業和科研院所,達成一批重點投資合作意向,力爭在新領域新賽道迎頭趕上。

  1—4月,全區新簽約“人工智能+”産業項目71個、投資總額337億元,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南寧數據要素産業基地、柳州利拓機器人及零部件生産等項目簽約,雲知聲、北京中關村科金、北京海天瑞聲、人民出行、火山引擎、誠邁科技等頭部企業紛紛進駐廣西,為我區構築面向東盟的人工智能合作新高地貢獻力量。

  為加速集聚創新優質資源,吸引東部新興産業入駐,我區加快推進園區合作共建模式,積極引入中央企業、地方國企、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等社會資本參與園區建設,成為新興産業和先進製造業扎根廣西的有力支撐。

  在北海,鐵山港(臨海)工業區與福建中森碳投新能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攜手,共建百億級固態鈉離子産業園區,成為國內乃至全球重要的鈉離子電池生産基地之一。

  在防城港,當地聯合廣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引進中國500強企業宏旺控股集團50億元項目,今年一季度硅鋼及冷軋鍍層板進資均超億元,填補廣西高性能硅鋼産品領域的空白。

  推動新質生産力發展,必須深化産業園區體制改革,建立高標準市場體系,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産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産力順暢流動。

  為破解産業園區散小弱、産業發展同質化等問題,推進産業園區用地提質增效,我區按照“區位相鄰、産業相近、集約高效、集聚發展”的原則,大幅精簡園區數量與管理機構,將全區188個産業園區優化整合為120個園區,打造以分佈式協同式、數字化現代化、實業性開放性為鮮明特徵的矩陣式園區布局。

  打造開放合作新高地

  跨越山海,連接東盟。作為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廣西持續利用沿邊臨港産業園區的集群優勢,面向東盟地區打造跨區域跨境合作新平台。

  5月12日清晨,滿載越南腰果、芒果的貨車從龍州水口口岸魚貫而入,駛向龍州縣各産業園區。這些越南特産將在産業園區內精加工成品牌零食、即食果幹銷往全國。

  一季度,依託這條跨境産業鏈,龍州縣落地加工産值突破2.03億元,同比猛增500%。

  當下,廣西産業園區正以開放合作姿態,積極對接東盟地區的優勢特色産業,通過資金、技術、資源等協作互補,為廣西培育新質生産力、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打開更廣闊的國際空間。

  華誼、恒逸、中偉、金桂等重點企業在欽州設立化工新材料、新能源電池材料、造紙等生産製造基地,並與東盟國家搭建産業鏈條,實現欽州與東盟産業聯動發展“雙基地”運營。

  日前,中馬欽州産業園區駐馬來西亞企業服務處正式掛牌運營,探索推進“兩國雙園”多區聯動發展。目前,欽州産業園已形成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能源材料以及燕窩、榴蓮、棕櫚油等東盟特色産品加工貿易産業集聚。

  此外,各地主動對接東向先進生産力,探索建立跨區域合作機制,在産業配套、資源開發、飛地經濟等領域開展園區共建,提升地方産業競爭力——

  桂林市加快推進與深圳南山區合作,共建粵桂協作生物醫藥産業園,有效延伸桂林市生物醫藥産業鏈;

  百色市與中電集團合作共建中電百色能源電子産業園,與杭州市實業投資集團合作共建百色長三角(飛地)先進製造産業園;

  賀州市創新“飛地研發”模式,打造産業轉移接續地,科奈信實現研發在深圳,生産製造在賀州鍾山,並導入上下游産業鏈。

  與此同時,隨着西部陸海新通道運行質量不斷提升,通道貨運量快速增長,加速推動區域産業互補聯動。

  一季度,廣西紙製品、雲南肥料、重慶電腦及零部件、湖南煙花爆竹等産品經廣西北部灣港出口分別增長45.9%、44.5%、232.2%、17.9%。

  依託新通道陸海聯動的運輸優勢,通道沿線地區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等産業加速布局。目前廣西沿邊臨港産業園區已建設跨境跨區域産業鏈項目153個,總投資約2300億元。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一個地方的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最有發言權。

  在新舵陶瓷總經理楊根銓眼裏,梧州市藤縣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的規劃“快人一步”。入駐藤縣中和陶瓷産業園前,當地提前為陶瓷企業量身定制用地和道路,規劃特殊的廠房布局。

  在柳州賽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規劃與運營高級總監黃清敏看來,柳東新區管委會是協助企業轉型升級的好幫手。了解到該企業從傳統汽車動力向新能源核心零部件生産轉型的需求後,當地快速推進電機、電解液等上下游企業審批入駐,幫助賽克科技搶抓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契機。

  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各地産業園區靠前服務,提前介入,持續提升全周期服務效能。

  在北海市,産業園區打造“珠事易辦”政務服務品牌,建成智慧服務專區,推動交通運輸等領域37個高頻簡易行政許可事項智能審批,實現1110個服務事項“刷臉辦”“自助辦”。

  在欽州市,當地産業園區打造“承諾+集成”模式,996項政務服務事項實行承諾審批,涉及項目獲得土地、立項和設計審查等全過程,並編制形成20多個“一件事”套餐。

  為推動引導各級各部門精準服務企業,激發園區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我區正加快構建産業園區營商環境監測評估體系。按季度開展無感化監測、半年開展第三方評估,對全區120個産業園區開展營商環境建設系統提升工作,促進園區服務質效的持續提升。

  此外,自治區園區辦&&新的管理辦法,按照兩級審批、三級管理、動態調整、獎優罰劣的方式,完善評價激勵機制,持續打造“桂園服務,貴在園滿”服務品牌,營造一流營商環境。(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劉俊聰)

【糾錯】 【責任編輯:牙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