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態佳”到“生態+” 看廣西資源縣農文旅共融的振興之路-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正文
2025 05/28 08:46:32
來源:新華網

從“生態佳”到“生態+” 看廣西資源縣農文旅共融的振興之路

字體:

  新華網南寧5月28日電(陳婕、李心)“丹霞之魂”的八角寨、“中國最佳漂流勝地”的五排河峽谷漂流、血戰湘江長征歷史步道……地處湘桂交界的廣西資源縣,山清水秀,石奇林幽,既擁有雄奇的丹霞地貌,也有秀美的喀斯特山水,還有紅軍長征過資源的紅色歷史。

  近年來,廣西資源縣將生態優勢與休閒農業、紅色文化、鄉村旅游深度融合,從保護生態到發展康養經濟,從單一伐木到林下掘金,打造了獨具特色的休閒農業品牌,在桂北山區奏響生態經濟協奏曲。

  休閒農業:農旅融合,繪就田園新畫卷

航拍“資水丹霞”田園綜合體。(資源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5月的資源縣山色如黛,風光繾綣。漫步在位於資源縣中峰鎮大莊田村抱財丘的資源丹霞田園綜合體,1.5公里的大紅提觀光長廊如彩帶蜿蜒,紅提藤蔓滿枝翠綠,青瓦白墻的小樓在荷塘邊錯落有致,平坦的水泥路在村內穿梭。

  每到紅提成熟季,游客從四面八方趕來,穿梭於藤蔓之下,採摘紅提,拍照打卡。

大莊田村種植的紅提。(資源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在村中的菜園子咖啡露營基地裏,帳篷間飄散着咖啡與燒烤的香氣,三五成群的游客結伴游玩、喝茶、暢聊。

  “菜園子咖啡項目由村集體公司運營管理,村民參與規劃、建設、運營,收益留村、村民共享。”抱財丘生態農業旅游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勇介紹,公司每年拿出利潤作為村民分紅資金,如果效益好,分紅會更多。

  目前,大莊村內已建成騎行步道、露營勝地、五星級農家樂等,將“露營經濟”與中峰漂流、田園採摘等體驗活動相聯動,形成“春賞花、夏避暑、秋摘果、冬泡泉”的全季旅游鏈。

  大莊田村探索鄉村發展新路徑,是資源縣積極打造休閒農業的縮影。近年來,資源縣先後&&《資源縣全國休閒農業重點縣創建實施方案》《資源縣休閒農業發展規劃2022—2026》等政策文件,為休閒農業發展提供政策保障。

  隨着新業態的蓬勃發展,資源縣水果産業全産業鏈産值13.36億元,休閒採摘、田園暢游、康養度假、研學等休閒農業産值4億元。打造了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大莊田村等七大鄉村旅游集聚區和9條休閒農業精品旅游線路,培育了廣西星級農家樂10家、精品民宿70余家。據統計,資源縣休閒農業對農業主導産業全産業鏈産值貢獻率為29.95%。

  康養旅游:生態賦能,打造康養新勝地

  夏季,距離資源縣城10余公里的裏山森谷景區靜謐而清涼,聽流水潺潺、蟲鳴鳥語,不少游客從城市來到山裏,深度體驗山谷生活,感受獨屬於夏日的清幽。

  “這裡有湖泊、溫泉、瀑布、溪谷、梯田、竹海、原始森林、高山草甸等諸多旅游元素,項目一經推出就大受歡迎,2024年接待游客2.3萬人。”裏山森谷項目負責人介紹。

  目前,裏山森谷已經建成集吃、住、游、娛、育、購等要素於一體的文體旅綜合體,游客來此可以體驗木屋民宿、營地餐廳、青年旅社、山地運動中心、巨石樂園等設施,還配套了山地運動、登山、徒步、攀岩、索道、飛拉達等活動。

資源縣八角寨景區丹霞風光。(資源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資源縣,擁有以“世界最美漂流基地”五排河、“華南第一漂”資江為代表的世界級漂流資源,以“世界丹霞之魂”八角寨為代表的丹霞地貌精華,以大莊田村為代表的農文旅融合發展示範區,以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長征步道為代表的紅色旅游線路,以山歌、河燈、油茶為代表的苗瑤少數民族文化,這裡堪稱避暑康養、度假休閒、研學培訓的絕佳勝地。

  近年來,資源縣依託自身資源優勢,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強化服務功能,打造宜居、宜游的康養業態。

游客在資源縣體驗峽谷漂流。(資源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游客在資源可以領略‘世界丹霞之魂’八角寨的獨特魅力,在古木衝丹霞絕壁上玩飛拉達,品懸崖咖啡,在‘世界最美漂流基地’五排河戲水避暑,還可以走進少數民族聚集地五排三鄉,盡享驚喜不斷的長桌盛宴,探索河燈歌節。”資源縣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盛情邀請八方來客到資源感受獨特體驗。

  林下經濟:點綠成金,鋪就增收致富路

  走進資源縣中峰鎮八坊村的林下藥食同源中藥材示範區,山坡上林木茂盛,林下,玉竹、黃精、石菖蒲、白芨等中藥材旺盛生長,工人們在林間忙碌着,一幅生態秀美的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畫卷正緩緩鋪展。

  據了解,這個示範區總面積2247畝,由桂林聚暉生態農林開發有限公司於2023年創建成功。該基地被認定為自治區級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廣西第一批中藥材示範基地、廣西新型職業農民創業孵化培訓基地,納入《桂林市中醫藥發展“十四五”規劃》重點建設基地。

  在示範區成立後,帶動當地群眾大力發展壯大資源縣特色道地藥材,通過務工、土地流轉、技術指導、幫助銷售産品與農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常年和季節性提供就業崗位8000個,聯農帶農1300多戶,切實增加農戶收入。

在玉竹種植地中,工人們正在井然有序地挖地種苗。(莫京霖)

  近年來,資源縣憑藉豐富的林地資源,將目光投向林下經濟,積極探索綠色發展、産業富民的新路徑。這一舉措成效顯著,該縣先後獲評自治區中藥材種植示範縣、自治區首批林下經濟示範縣。

  為充分盤活森林資源,引導林業適度規模經營,資源縣構建“企業出題、院校解題、政府助題”模式,搭建“政産學研”協同創新平台,與修正集團、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和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大力推廣智能栽培技術。近兩年來,全縣累計舉辦技術培訓42場,培訓人數達1100餘人次,為中藥材産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和人才保障。

  截至2024年底,資源縣林下經濟發展面積已達86.75萬畝、産值13.5億元,惠及林農10萬人。

【糾錯】 【責任編輯:牙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