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三江:下好村莊規劃“先手棋” 探索和美鄉村“新樣本”-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正文
2025 05/28 09:11:28
來源:新華網

廣西三江:下好村莊規劃“先手棋” 探索和美鄉村“新樣本”

字體:

  在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背景下,地處桂、湘、黔三省(區)交界的廣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以村莊規劃為筆,以土地資源為墨,在侗鄉大地上勾勒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嶄新畫卷。

  文化為魂,規劃賦能傳統村落煥新顏

  千百年來,三江侗族人民創造了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林溪鎮平岩村地處程陽八寨的核心區域,這裡鼓樓飛檐鬥拱,風雨橋橫跨溪流,完好地保存着侗族木構建築、歌舞文化、農耕勞作等傳統,是中國傳統村落和侗族文化的“活態博物館”。

  漫步平岩村,新建建築與傳統建築風貌和諧統一。一家正在施工的店舖採用磚混結構搭配木板外立面,搭建純木式屋頂,與周邊古建築群渾然一體。

  “穿上侗族服飾在寨子裏游覽、拍照,這裡有隨處可見的鼓樓、風雨橋,還有唱不完的侗歌、跳不夠的多耶舞,每一處都充滿新鮮感。”第一次來到侗寨的“90後”廣州游客裴思洋説。

  平岩村以全面展示侗族文化為村莊發展主線,致力於打造成集民族文化體驗、生態觀光、休閒度假於一體的特色旅游村寨。每逢節慶,侗族群眾挑着自家準備的美酒佳肴,擺開百米長桌,以待客的最高禮儀“百家宴”招待八方游客。在平岩村岩寨鼓樓之下,侗歌悠揚,多耶舞步歡快,游客們沉浸在侗族文化的獨特魅力中。

  鄉村振興,規劃先行。三江從縣級層面統籌部署,自然資源、文旅、住建等多部門協同發力,選定林溪鎮平岩村、高友村,古宜鎮泗聯村等5個村莊,作為自然資源政策助力鄉村振興先行推進試點。

  鄉村旅游的蓬勃發展,吸引不少侗鄉游子選擇返鄉創業。龍林丹便是其中一員,五年前,她告別廣東務工生活,回到平岩村經營茶葉店。“如今村裏路通了,水電、網絡一應俱全,旅游市場一片火熱,在家門口就能解決生計,還能照顧老人孩子。”龍林丹道出了很多返鄉青年的心聲。

三江侗族建築群。

  平岩村村莊規劃明確規定,核心保護區的新增建築宅基地面積不超過150平方米,層數不超過3層,樓層高度不超過10米,建築材料、色彩、裝飾均以侗族建築風格為基調。

  政策法規為規劃實施保駕護航。《廣西土地管理條例》明確村莊規劃可作為農用地轉用審批依據。2024年,三江共完成27宗地的優化調整,總面積約11畝,及時解決了平岩村旅游服務中心等項目的用地審批難題,為促進鄉村振興提供法治保障。

  民意為本,共建共享凝聚發展合力

  平岩村村莊規劃師劉德強展示的一份村莊規劃初步方案徵求意見表,記錄着村民的心聲與建議。“規劃編制過程中,不少村民反映村寨街巷照明不足,夜間出行不便。經綜合考慮核心景區游客游覽體驗和村民生活需要,將景區游覽路線路燈照明時間根據客流量動態調整,其他村屯道路照明也按需延長至晚上10至12點。”劉德強介紹,平岩村在規劃編制環節共召開5次村民議事會,收集採納群眾意見23條,確保規劃“接地氣、合民意”。

  同時,廣西研發的村莊規劃手機調研App和快速編制軟體,在三江村莊規劃中得到應用。村民只需用手機掃一掃,就能填問卷、提訴求、查規劃;鄉村規劃師借助快速編制軟體和調研軟體互聯互通特點,實現空間分析智能化、編制流程標準化、成果入庫“一鍵化”,有效提高編制效率。

林溪鎮高友村正在進行通信線下地施工作業,4月17日攝。

  近期,林溪鎮高友村完成通信線下地、觀光棧道一期工程建設,進一步提升村莊面貌和村民生活品質。近年來,高友村先後建成了生活垃圾悶燒爐、污水處理設施,完成了衞生廁所改造,推進危舊房改造和舊房整治,實施村道亮化工程等。“高友村內古建築群和人文自然景觀保存完好,是中國傳統村落,我們以基礎設施建設為抓手,為發展民宿、農家樂、研學,壯大鄉村旅游産業夯實基礎。”高友村黨總支部書記羅麗軍説。

  高友村還創新引入校地合作模式,與清華大學共建鄉村振興工作站。每逢寒暑假,工作站師生們深入村寨圍繞民俗、建築、社會等方面開展實踐調研,成為當地發展的“智囊團”。

  統籌為綱,資源整合激活發展動能

  三江地處雲貴高原余脈邊緣的中、低山和丘陵地帶,有着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孕育出底蘊深厚的茶産業。三江種茶歷史悠久,茶産業是當地鄉村振興的主導特色産業。

三江布央仙人山景區。

  在古宜鎮南站社區易地搬遷安置點,萬畝茶園蓬勃生長,木屋民宿依山而建。通過流轉安置點周邊村民土地來建設幫扶産業園,搬遷群眾實現就近就業、增收致富。項目建成後,每年將按3%至4.5%的保底收益增加至村集體經濟收入,沉睡的土地資源得到有效盤活。

  “通過科學配置空間資源,推動人口、資源、産業向優勢區域集聚,優化農業、生態、建設空間格局,讓群眾在家門口過上現代生活。”三江侗族自治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楊智説。

  目前,三江160個行政村,134個已完成村莊規劃編制,其中91個獲縣政府批復,49個成功入庫。同時,實行預留不超過村莊規劃建設用地總量的5%作為機動指標用於動態調整,預留約4000畝産業發展用地,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實的土地保障。

【糾錯】 【責任編輯:牙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