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無一物”的展廳,靠什麼吸引人駐足?-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正文
2025 05/19 08:57:28
來源:新華網

“空無一物”的展廳,靠什麼吸引人駐足?

字體:

  新華社南寧5月18日電(記者陳露緣、趙歡)在480余平方米的展廳內,沒有一件“展品”,卻吸引了不少觀眾駐足探尋,靠的是什麼?

  “這裡是廣西民族博物館二樓的‘駱越遺珍’展廳,是館內唯一一間‘沒有展品的展廳’。”廣西民族博物館研究館員胡鵬程介紹,展廳內以多媒體形式呈現左江花山岩畫。

  2016年,左江花山岩畫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在尚未有文字記載的時代,壯族先民駱越人以崖為紙、以畫傳意,將思想觀念與社會生活生動地鐫刻在懸崖峭壁之上。僅寧明花山岩畫一處,就保留有1900多幅清晰可辨的圖像。

  “左江花山岩畫文化景觀沿江綿延百餘公里,需乘船而行,或仰望於崖下方能一見。”胡鵬程告訴記者,為幫助觀眾全面了解花山岩畫的分佈特徵和“小紅人”的多樣形態,博物館在480多平方米的展廳內運用數字技術,融合五折數字屏、投影動畫等手段,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的沉浸式體驗,生動呈現左江花山岩畫所承載的歷史文化內涵,營造出跨越時空的交流對話空間。

  “這裡‘空無一物’,卻仿佛包羅萬象。”觀眾李婷婷説,這是她第一次對花山岩畫的分佈格局和空間場域有了整體認知,也深入了解了“用什麼畫、怎麼畫、為何畫”的奧秘。在數字屏前,她沉浸式體驗了“動卡畫兵馬”的古老傳説,仿佛置身於古駱越時代的壯麗山川、岩畫奇蹟與神秘祭祀場景之中。

  花山岩畫最吸引人的看點之一,便是岩壁上姿態各異的“小紅人”。他們手腳張開,銅鼓相伴,身佩刀劍,被繪於陡峭崖壁之上,高度從0.6米到1.5米不等,最大者高達3.58米。現場觀賞往往需借助望遠鏡,但在這個博物館展廳中,觀眾可以近距離、清晰全面地領略這些神秘圖像的細節與魅力。

  “我們將目前已識別的岩畫圖像全部收錄其中,觀眾只需輕觸按鈕,便可知曉每一幅圖像對應的岩壁位置。”胡鵬程介紹説,這種互動式體驗深受孩子們喜愛,他們不僅可以為“小紅人”塗色,還能將自己的畫作上傳至電子岩壁,在游戲中與歷史文化實現沉浸式連接。

  數字化技術的不斷升級,為博物館帶來了更廣闊的創新空間,也讓文化以更鮮活的形式走近觀眾。這個展廳如同一個數字寶盒,將綿延百餘公里的左江花山岩畫濃縮其間,觀眾只需“打開它”,便仿佛步入一個虛實交融的岩畫世界。正是數字手段的賦能,讓這個“空無一物”的展廳成為沉浸式敘事的起點,也為未來展覽的呈現方式帶來了無限可能。

【糾錯】 【責任編輯:陳婕】